创争专区全国创争在行动地方创争活动创争活动在基层学习型组织知识型职工研究与探索农民工亲稳舆论职工福利创新案例
当前位置:主页>研究与探索>文章内容
进一步推动公众理解科学(2)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08-04-06 (阅读次数:

  中国的实践与体会

  公众理解科学在中国主要以科学传播与普及的方式进行,其实践过程有以下特点:

  1.鲜明的政府主导特色。科普工作是社会系统工程,任何一个部门和组织都不可能“包打天下”,因此发挥政府的协调和组织作用就成为关键因素。近几年来,中国政府除了制定《科普法》,落实《素质纲要》,制定必要的配套政策外,还逐年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加强科普设施建设。

  2.通过媒体开展丰富的科学传播活动。2006年,中国共出版科普类图书3126种,占科技类图书的5.5%;全国广播电台播出科普节目总时长9.92万小时,电视台播出科普节目11.38万小时,分别比2004年增长36.8%和51.8%。

  中国的科学传播与普及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果,但是中国的公众理解科学工作还是初步的,存在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科普工作还限于科学知识的普及与传播,对科学思想、方法和精神的传播普及欠缺;引导公众从科学的角度参与公共决策的工作十分薄弱,有的地方官员甚至回避公众从科学的角度参与和问责公共决策;没有建立一套客观的科学标准和评价考核体系。

  鉴于上述问题,要进一步推动公众理解科学在中国的发展,以下问题值得思考:第一,仍需从满足公众的实际需要入手,这是推进公众理解科学的动力所在;第二,引导公众从科学的角度来认识、解决社会问题,是科学发展观视野下公众理解科学的重要内容;第三,加强国家公共科学服务体系建设,不断提高公众理解科学的水平和正确应用科技的能力。(ebs)


  • 共2页:
  • 上一页
  • 1
  • 2
  • 下一页
  • 上一篇:信息技术催生新兴服务业   下一篇:节能减排身边事:提倡使用节能电脑
    [收藏] [推荐] [评论(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用户名: 新注册) 密码: 匿名评论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250字,需审核后才会公布,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
    §最新评论
    热点文章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 |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中共中央组织部 |中共中央宣传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中国年鉴 |中国国情 |亲稳舆论 |国家礼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