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争专区全国创争在行动地方创争活动创争活动在基层学习型组织知识型职工研究与探索农民工亲稳舆论职工福利创新案例
当前位置:主页>研究与探索>文章内容
温州非公企业工会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来源:工人日报 作者:李刚殷 通讯员吴重生 发布时间:2007-08-09 (阅读次数:

  民营企业占全市企业总数的98%,外来务工人员达200余万人;伴随经济重心下移、大量企业落户镇街乡村进而形成“工人下乡”的独特现象;复杂的劳动关系及资本的逐利本性,使劳动争议案件逐年上升……这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温州工会工作面临的现状。
    面对工作对象、领域、地域和内容发生的变化,温州工会工作者大胆进行理念、机制、方式的创新与变革,在非公企业工会建设方面创造了多个全省乃至全国“第一”:1984年8月成立全国第一家民营企业工会;1998年12月成立全省第一家居委会联合工会;1999年初在全省率先建立民营企业和个体雇员行业工会;1999年7月建立全省第一家村级工会联合会;2004年建立全省第一家乡镇总工会……20多年来,温州非公企业建会的进程不断推进。合力推进工会建设
    上世纪80年代,温州便开创了非公企业建会的先河。1984年8月,平阳县毛纺织厂成立了全国第一家民营企业工会,并通过全体员工直接民主选举产生了工会主席。之后,非公企业建会在温州迅速推展开来,引起了中华全国总工会的关注和重视。
    1994年,全总在温州召开座谈会,探讨非公企业工会组建工作。会后,温州市委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工会建设的意见》,明确非公企业工会建设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实现组建方式灵活多样,并要求与党委、政府等形成工作合力。这一文件为温州非公企业建会工作提供了政策保障。
    据永嘉县总工会主席郑文荣介绍,永嘉县总破解非公企业工会组建难、发挥作用更难问题的秘诀,就是与劳动保障部门携手。因为乡镇工会和劳动保障所的工作对象都是职工,工作内容都是帮助企业实现规范化管理。“双方联合下发了关于推进非公企业建会的文件,对意义、目标、任务、要求逐一明确。这样做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许多长期不愿建会的非公企业很快就建立了工会。”他说。
    截至去年底,温州市已建企业工会28830家,其中非公企业工会26287家,发展会员127.66万人,其中非公企业工会会员105.3万人。破解建会中的“瓶颈”制约
    较高的组建率和相对薄弱的工作基础之间的矛盾,繁重的工作任务和相对较弱的执行力之间的矛盾,成为制约非公企业工会组建后开展工作中的“瓶颈”。温州破解这种“瓶颈”制约的经验是从规范机构和制度做起。
    市总明确要求,无论是村级联合工会,还是行业工会,自组建之日起就要做到有牌子、有能正常组织开展活动的领导班子、有比较健全的工作制度、有单独的账户、有切合实际的年度工作计划、有一定的活动场所、有正常开展的活动、有完整的工作台账的“八有”标准,同时坚持依法收缴工会经费,坚持工会工作例会制度,坚持各项工作制度上墙公开等等。
    此外,各级工会还积极组织各种活动,为非公企业工会发挥作用搭建平台,提供载体。市总于2005年初专门出台文件,在全市企业开展以解决好农民工就医、工资发放、工作时间、就业培训以及子女入学等8件实事为重点内容的和谐企业创建活动。
    苍南县龙港镇工会以创建“职工之家”为载体,明确了非公企业工会建设的目标,并将此目标分解为建设职工安全之家、民主之家、学习之家、爱心之家和文体之家5个方面,每年进行评定、表彰、奖励。
    截至今年5月底,全市参加创建活动的企业有19357家,职工约110万人。“有为”才能“有位”
    “有为”才能“有位”。非公企业工会建设工作要步入良性发展轨道,工会自身必须有所作为,才能赢得职工的认可。
    温州市总工会主席戴祝水认为,非公企业工会的主要任务就是履行推进发展职责,当好职工活力激发人;履行维护权益职责,当好职工权益代言人;履行服务职工职责,当好职工生活贴心人。
    为此,在积极促进企业发展和服务好职工的基础上,温州工会着力探索提升维权能力和水平的路径。
    平阳县萧江镇有塑编企业103家,塑编产值近30亿元。但低廉的工资和无序的竞争,不仅侵犯了职工合法权益,而且不利于劳动关系稳定。如何改变这种状况?
    2003年,萧江镇工会建立了塑编行业工会。经与相应的行业协会进行工资协商,制定了《塑编行业工价表》,明确了12个工种43道工序的工价标准和600元的最低工资标准,塑编企业用工逐步走上了规范的轨道,工会也赢得了职工和企业的信任。
    萧江镇的经验很快在温州各行业、商会中推广。如今,全市已成立了10家行业工会。
    针对温州企业“家族制”的特点,市总工会出台政策,要求新建和到届企业工会必须实行职工直选工会主席。瑞安市塘下镇,已通过直选产生了35个工会主席,其中32个是外来务工人员。
    直选有效改变了企业主近亲属、股东担任工会主席或委员的情况,在企业工会主席社会化、职业化探索中迈出了关键一步。
    在温州,类似的探索、创新还有很多。敢于冲破传统的认识和制度障碍,温州工会工作者在非公企业建会工作上交出了一份漂亮的答卷。

(HF)


上一篇:谈工会工作的“位”与“为”   下一篇:要当好技术培训主角
[收藏] [推荐] [评论(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用户名: 新注册) 密码: 匿名评论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250字,需审核后才会公布,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
§最新评论
热点文章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 |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中共中央组织部 |中共中央宣传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中国年鉴 |中国国情 |亲稳舆论 |国家礼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