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争专区全国创争在行动地方创争活动创争活动在基层学习型组织知识型职工研究与探索农民工亲稳舆论职工福利创新案例
当前位置:主页>研究与探索>文章内容
从评选“首席工人”说起
来源:中国职工科技报 作者:董柏云 发布时间:2007-08-05 (阅读次数:

  近日浙江日报刊登记者调查,讲述慈溪市各级工会组织及时出台各项措施,将“首席工人”评选规范化、制度化,要求“首席工人”评选要好中选优,宁缺勿滥;要自下而上评选,并张榜公示;同时还规定首席工人不搞终身制……这些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为“首席工人”、“优秀员工”的称号增加了砝码和厚度。现今该市300多家民营企业已评选出1500多位“首席工人”或“优秀员工”。读完这篇调查,使人感到“首席工人”已经作为一种机制,正向纵深发展,很有新意。

  自2003年上海出现“首席工人”之后,不少地方纷纷效仿,但像慈溪这样坚持三年,且从机制上创新尚不多见。

  笔者以为,要使评选“首席工人”活动富有活力,机制创新是关键。“首席工人”的评选与传统意义的评先评优已经截然不同。评选“首席工人”是市场经济的产物,更是尊重人才、关心人才、爱护人才以人为本理念的体现,是对鄙视“蓝领”工人,“当工人没出息”错误观念的挑战。

  要让“首席工人”永葆青春活力,需要有企业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来加以保证。作为企业,应该大胆破除论资排辈的老一套人才选拔机制,大力实施人才竞争上岗制度,通过大力开展岗位练兵、技术比武、技能大赛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充分激发广大职工的工作热情和创新精神。政府及相关部门,要采取有力措施,从多层面开展人才选拔,积极为广大劳动者构建施展才能的舞台。如开展职业技能带头人、优秀技术工人评选活动等等,以营造强有力的社会舆论氛围和智力支撑。

  “首席工人”的产生与其他新生事物一样,有一个成长过程。特别是现代化大生产的发展趋势,“首席工人”已不再停留在“个体”的层面,这个“首席”将会是一个班组或者是一大群工人。让“首席工人”成为一种聚合力,是“首席制度”研究的新课题。对于它的研究,可以从根本上解决以复杂性、疑难性工程为中心向所有一线工人辐射,既调动几个工人或整体作业工人的积极性,又能够使一线工人不断学习,提升自己的水平和能力,成为技术密集工种的聚合力。从“首席工人制度”的产生,到“首席工人整体”运行机制的研究,这本身也是一种工作探索和创新。

  (HF)


上一篇:在企业改制中稳步推进   下一篇:谈工会工作的“位”与“为”
[收藏] [推荐] [评论(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用户名: 新注册) 密码: 匿名评论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250字,需审核后才会公布,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
§最新评论
热点文章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 |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中共中央组织部 |中共中央宣传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中国年鉴 |中国国情 |亲稳舆论 |国家礼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