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月以来,“班组天地”连续报道了班组员工成才经验,员工成长心路历程等,最后得出了“没有能力,难有业绩”的基本结论。我完全赞成,但也认为,员工有了能力,如果不能通过口头和文字表达能力表达出来,缺少与企业和上级的沟通能力,你再有创新能力、成果再能解决问题,你也只能“藏在闺中“无人识,也难以使个人价值得到很好的展现。
就拿近日笔者参加的山东胜利油田孤东采油厂几个基层队组织的班组管理经验交流会和技术比武来说吧,一些工人技师、能工巧匠操作能力、技能素质都很棒,可惟独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不能恭维。如有位技师在给员工现场表演更换柱塞泵柱塞时,操作手法娴熟,可就是语言表达让人听着别扭,前言不搭后语甚至有点语无伦次,特别是一离开设备、现场和书本,表达就会卡壳。笔者在观摩注聚泵工技术比武时看到,王师傅理论考试得了第一,但在实际操作考试、解释如何判断注聚泵需要清阀时,却因讲不清楚而被扣1分,尽管他很清楚判断方法和步骤。有的技工事后还解释:“叫我干活我二话不说,让我写东西我就头疼,难死我了!”据笔者观察,缺少“纸上谈兵”能力的员工在企业还比较多。
众所周知,良好的口头和文字表达能力是员工展示自己才华的必备。可现在在有些企业,也的确存在着一些技工因口头表达能力、文字表达能力薄弱,致使自己的创新成果、学习经验不能推广应用的事实,这不能不说是影响当今班组建设、企业现代化发展的一个问题。
笔者认为,在当今时代,企业工人已渐渐远离“当工人没出息、四肢发达头脑简单、只能干粗活、水平低”等曾有的形象,主张充分体现自身价值。这除了强化实践操作能力外,还必须重视对表达能力、基本写作能力的培训学习,把相对复杂的设备原理、操作规程等用通顺、流畅的语言表达出来;在填报合理化建议及“五小”成果时,用大家都能看得懂的文字表述出来。这样才能让辛辛苦苦创造出来的成果评出应有的等级。
因此,笔者认为,各企业在组织员工培训时,应加大对基础知识的培训力度,力求内容深一点,范围广一点,难度大一点,方法活一点。组织考核时既要看员工笔下写的是否正确,还要听口中讲的是否精彩、准确。同时,要重视员工业务技能的培训与提高,尤其要增强识图、用图、绘图,使用游标卡尺工具等基本能力。实践证明,只有先提高自己“纸上谈兵”能力,才能更充分展示自己的综合能力和素质,到了真刀真枪动手实践时才能占到先机。
(H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