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的话:谁说当工人没出息
“仅有1%的人愿意做工人”。当2007年全世界劳动者的节日——“五一国际劳动节”即将到来之时,这个来自上海的调查结果,在社会上引起一阵舆论的躁动。令人奇怪的是,无论社会舆论还是网络声音,几乎一边倒地诉说着人们不愿当工人的种种理由,从工人无权无势无地位的整体分析,到下岗、失业、生活贫困的个案描述,把当工人的哀叹与无奈、对工人这一职业的轻视和鄙夷宣泄得淋漓尽致,甚至发出“明天,谁还来当工人”的呐喊。在这样的一个语境中,工人——这支中国最庞大的队伍竟然被定位于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弱势群体”,一句“咱们工人没力量”成了对工人这一职业的嘲讽和对这次调查的总结。 对此,编者不想怀疑1%和99%这一比例的准确性和真实性。与此相关的一则报道也说:沪上制造业蓝领紧缺,将成为制约申城工业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挑战。上海市经委去年6月发布的信息也说,未来3年,上海市年均需求高级技工人才1.8万人。这么大的职业需求难道不能让上海未来的就业者动心吗? 从人们的言论中看到,人们不愿当工人的主要理由之一,就是嫌工人地位底、收入少、没前途。其实,这也不尽然。且不说工人阶级的政治地位早就在国家《宪法》中就得到了保证,也不说从建国喊到今天的工人当家做主的口号印证着国家对工人的多少关注和重视,单就其社会地位、经济地位而言,也并非如一些人所说,是沦为社会最底层的“弱势群体”。世界500强之一的上海宝钢集团,工人年薪从几万到几十万元的都有,最高的技术工人拿到年薪50万元!谁能说这不是令人羡慕的收入呢?从一名学徒工成长为智能型、专家型技术工人的全国劳模李斌,几乎囊括了国家和上海市所有最高荣誉称号,靠卓越表现,被上海一所大学聘为教授,据悉,聘任生产第一线的工人做大学教授在沪上高校中尚属首次!当教授后的李斌年薪20万元。从上海市总工会的统计数字中可以看到,像李斌这样在岗位成才、成名、成家的工人已成企业普遍现象。看到这样的事实后,无论谁,还能说当工人没出息、收入低吗? 从全国范围来看,近几年,高级蓝领奇缺的呼吁此起彼伏,在广州、深圳、珠海甚至更多的城市,曾接二连三地出现十几万、几十万高薪聘一名技工的招聘信息。大学生“回炉”中专学手艺、深圳高级技工工资高于研究生的报道,曾让多少人为之唏嘘。技工成为“香饽饽”的现实,难道不足以说明社会的需求吗?难道对人们的就业求职没有任何积极影响吗? 不可否认,在当今社会和企业,没有地位、挣钱少的工人有之,下岗失业、生活难以为继的工人有之,不爱岗位、不学无术、想方设法跳槽的工人有之,可这些现象在中国的哪个行业能没有呢?为何都要集中到工人身上说事呢?以此为借口逃避当工人,甚至厌恶当工人,这未免有些牵强附会了。有句老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可以断言:对工作挑肥拣瘦、不愿从生产一线干起的人,是很难有事业上的发展和成功的。 一个国家、一个社会既需要有一流的科学家、教授、政治家等,更需要有高素质的工人、厨师、飞机驾驶员等技能型人才。在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的形势下,人们对职业的选择最好换个思路。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4000户的入户调查毕竟有一定的局限性和片面性,如果真想了解这方面的现实,就应该真正深入到企业,听听现在的岗位工人们怎么看、怎么说这件事。 筱蕖 山东胜利油田的工人怒斥瞧不起工人者:我们靠辛勤劳动吃饭不低人一等;靠学技术、长能耐立足岗位发展不落伍;靠为国家创造财富自立于社会不难堪,靠真才实学追求当一名优秀工人不过时
我们当工人招惹谁了
4月8日,人民网发出一项上海4000户的入户调查,调查结果是仅有1%的人愿意做工人;人才就业意向根据频率高低依次为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垄断性企业、金融保险和竞争性企业等。这几天,此项调查引起社会上一片议论,在我们山东胜利油田孤东三采中心工人中引起很大波动,4月12日中午,工人们在休息时又议论起这一主题。 主任技师杜胜利:听说了,从电视上也看到了。我们队上员工们也对此议论纷纷,各种说法不一。在我看来,这次的调查是在繁华都市上海,他们的调查结果在全国并没有普遍性,因为上海作为重要经济金融中心,人们不用为生计发愁,而在别的城市,像我们这里,愿意当工人的肯定不在少数,更别说在农村了。现在不少农村地区还没有脱贫,如我的小学同学现在还在为生计苦苦挣扎,对于他来说,当工人那是可望而不可即的事情。 能工巧匠单梓:我很赞同杜师傅的说法。大家都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谁不希望自己的人生价值得到充分体现。但是,我们更要立足现实。现在当干部、当白领、当公务员的毕竟是少数,工人终归要有人来当。我认为,和谐社会的建设离不开我们工人老大哥、农民兄弟这样的普通劳动者。由于我们没有人家大学生那样扎实的理论功底,没有喝过那么多墨水,靠自己本事当工人觉得挺知足,我们在岗位上的付出也应得到社会的承认,还是那句老话:职业只有分工不同,没有高低贵贱。我们当工人也没招谁惹谁,只要我们感觉好,我们就会朝着目标朝前走,用不着别人说三道四。 普通工人刘进强:是呀,都说不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但也不能让所有的士兵都去当将军。只要我们埋头实干就照样能实现人生价值。大家可以想到,科学家、白领、干部们的确有高人之处,可我们当工人也很光荣啊,“神六”飞天、卫星上天、建设青藏铁路等每一项国家重点工程建设哪一步能离开工人?听说中国建筑企业在俄罗斯承建了全欧洲第一高楼,专门从北京奥运工地上抽调了精兵强将赴国外施工,他们当中的能工巧匠就是咱们一样的一线工人。谁能说他们不伟大,不为国争光了? 杜胜利:谁说工人没出息,被人瞧不起?我们三采中心的领导就特别关心一线工人的成长,不仅为我们量身定做了职业生涯规划,而且还根据我们能耐大小分别把我们聘为主任技师、责任技师和能工巧匠,去年至今就有12名员工被聘,工资奖金待遇也有了很大提高。我就被荣幸地被聘为主任技师,也就更爱自己的岗位了。 单梓:就我来说吧,队上对女工特别关心,去年我对象生病,给了我两个月的假而没有扣工资奖金,企业对我的关心理解,我铭记在心,我怎么能不安心工作回报企业,如果我不好好干还有良心吗?工作之余,我钻研设备管理和基础理论知识,前一阵子中石化先导试验检查评估团到我站检查时,我的“百问不倒”得到了上级领导的称赞,当时,别提我多有成就感了。 刘进强:单梓说得太实在了。我想当工人在岗位也一定能做出成绩。其实,脚踏实地做好本职工作,是一个人成就事业的基础。人们常说,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下步我要针对注聚站设备存在的一些缺陷进行小改小革,拿出几项响当当的创新成果,在提高注聚质量上下功夫,摸索出一些道道来,争取明年也当上技师。我们应当善待自己的工作岗位,在平凡岗位上从点滴做起,一定会干出不平凡的业绩来。 【笔者感言】我们当工人并没有招惹谁吧?用不着都来说我们全国著名劳动模范许振超在胜利油田与他的徒弟们交流时谈到的一句话令笔者印象至深。他说:“要是光想出头,‘工’就成了‘土’,没什么意义。只有脚踏实地,‘工’成了‘干’,才能有出路。”这话说得多好哇!当工人,就要脚踏实地地从小事做起,逐渐增长才干,赢得认可、赢得干大事的机会,日后才能干大事。 许振超说出了工人的心里话,天上掉馅饼的好事是没有的,如果让“工”成了“土”,最终只能一事无成;只有脚踏实地,自觉地铆在岗位上,把“工”变成了“干”,就能依托岗位这个平台建功立业。 ■顾永强
普通工人郑琳说:“我当工人,我自豪!”
看到调查结果后,震惊之余也思忖良久。我不明白人们为何不愿当工人,就我的职业生涯来看,“工人”,永远是一个让我感动、令我无比自豪和荣耀的职业。 我是中铝河南分公司运输部车辆段的一名仓库保管员。近几年,随着一批爱岗敬业的老员工逐渐退休离岗,我这个年龄偏大的工人就感到自己有责任把老一辈爱岗敬业的精神发扬光大,给年轻人做个榜样。我开始注意我的岗位和我熟悉的岗位上存在的缺陷,从节约原材物料、降低员工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入手,进行小改小革、技术创新。我设计的铁路车辆检修专用设备,投用后减轻了员工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并获得四项国家专利,同时获得河南省、郑州市的一系列奖项,累计为企业创效逾100万元。 2001年,我刚接任仓库保管的时候,看到仓库杂乱无章、废料成堆的情景,我没灰心,而是加班加点对材料备件进行逐一打磨、除锈、清洗、摆放,手被划伤了,胳膊累肿了,可整洁有序、一尘不染的货架也一天天立了起来,不少旧备件,经过我细致的修复又重新发挥了作用。在半年时间里,我就从废料库里整理出20多种材料备件,节约费用14.7万余元,修复拼装废旧风动扳手41台,节约材料费5.13万元。 接下来,我严把材料进出口关,严格物品发放制度,制作各班组所用材料备件明细表,推行车辆检修所需材料,燃油按单车对班组发放,年节约费用10万元。我把材料管理纳入QC活动,发表的《回收可修复材料降低修车成本》课题,荣获郑州市质量管理小组优秀成果奖。也正是此课题,使原来随机性、单一性的修旧利废走向了科学性、系统性的技术创新。目前,我负责的仓库已成为我公司对外展示形象的一个窗口,先后接受了国家标准委、国家安监总局、中铝公司总部等单位领导的检查指导。 当我看到员工进行铆接作业时,不但要克服1100多℃高温带来的不便,还要受作业条件的限制,半蹲在车底架下面,用手紧扶着铆钉枪,膝盖顶着手背向上快速推进,要耗费大量体力才能做到。为了改善这样的作业方式,我查资料、看现场,经过几个不眠之夜,终于完成了铁路车辆风动上铆机图纸,铆工班的员工开始了机械铆接,结束了自上世纪60年代开始铁路自备货车上心盘检修一直沿用人工作业的铆接方式。操作简便、安全可靠的“铁路车辆风动上铆机”制作成本低,减轻了铆接作业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投入使用后,铆接一次交验合格率由人工铆接85.3%提高到96.1%。铆接质量完全符合铁道部铁路货车检修规程的要求。随后研制的三种铁路车辆专用检修设备也相继完成投入使用,为车辆检修人员减低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产生了巨大作用。 回头看看我走过的路,有艰辛和汗水,有鲜花和荣誉。我的母亲说:孩子,你赶上了这个好时代、好企业,你努力工作,企业就给了你认可,给了你荣誉,你要珍惜…… 我想告诉所有的工人朋友,不要灰心,不要气馁,只要坚定自己的理想和信念,通过我们的努力和智慧,我们普通工人一样能为国家、为企业做出贡献,一样会创造辉煌,一样会受到尊重。我还要以亲身经历告诉社会、告诉不愿当工人的人:工人这个职业是伟大的,劳工是神圣的,连工人都不愿当的人,能干好其它吗?我不信。我为自己选择了当工人并当好工人感到无比自豪和荣耀! 工人朋友们,就让我们用实际行动来证明:工人,永远是伟大的! ■郑琳/口述 谷文生/整理
工人技师黄兴龙说:当工人我快乐
今年55岁的工人黄兴龙,什么时候见他,他脸上都挂着欣喜的笑,不知他心中藏着多少快乐的秘密,问他时,他只说:“我当工人我快乐,我快乐是因为我创造,我创造因为我是共产党员。”这不,刚进3月,中铁十六局集团二公司决定在企业年度工作会上特向他颁发一份工作创新特殊奖3000元。奖励他前不久发明的“锅炉自动补水控制器”,该设备不但在2006年企业中运行一年效果良好,而且2007年1月获得了国家专利局的“知识产权”证书。黄兴龙半生以来拿过多次这样的奖,但这一次,他依然感到当一名创造型工人的快乐。 3年前冬天,二公司第四基地的锅炉突然坏了,全体居民家里连续三天一片冰凉,人们怨声载道,原因是锅炉补水器中的皮囊因锅炉超压而破裂,更换该皮囊需花费1万多元不说,关键是还让全体员工家庭受冻,黄兴龙感到于心不忍。就是从这次事故之后,他天天在想如何使锅炉补水不出现断挡。 原来的锅炉补水无法实现少一点补一点,而是差50多公斤时才能发现,凭着感觉补一次。如果补水不及时,空气就会进入管道,暖气马上就不热了,锅炉工就得楼上楼下放气排水,不但十分麻烦,而且影响大家的正常生活。如果皮囊再一坏,就是厂家来人换皮囊,也感到十分困难。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锅炉工就专门安排一人站在边上看着水,少了就补,满了就关。黄兴龙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如何才能实现少一点就补一点呢?多少个夜晚,多少个假日,他一个人偷偷在家试验。家人不解地问:“你这一天敲敲打打,干什么呀。”他不说,他不敢说,因为他不知道自己是不是真的能搞成。万一说出去了最后又弄不成,岂不丢人?他从自己微薄的工资收入中挤出钱来买配件,从废电料中捡零配件,一次次,一点点,不知搞了多少次,最后终于试验成功了。锅炉里的水少一脸盆,补水器就会自动合上电开关,当水补够后,电开关会自动跳开。这一下可乐坏了锅炉工,不但解放了一个看着补水的人,也彻底解决了暖气中进气导致不热的问题。看到工友们这么高兴,黄兴龙心里比他们更高兴,因为他觉得自己为大家做了一件有意义的事儿。 一个锅炉最让人担心的是什么?压力控制。企业现在有三个基地都在使用4吨的锅炉,每台需要40多万元,如何控制锅炉压力就又成了黄兴龙研究的课题。去年初冬将至,锅炉开始运行时,他发现锅炉在起炉提升温度的瞬间常常会出现超压现象,轻者会冲破家庭中的暖气片垫子,造成漏水,重者会引起锅炉爆炸。所以锅炉上安装了好几个压力表便于时刻监测锅炉和管道内的压力指数,锅炉工也必须不停地巡视各个压力表的情况。去年,有一台锅炉因压力过高就冲破了几个用户的暖气片垫子,给人家造成大面积漏水,后来又冲破了一块压力表,锅炉就彻底不敢烧了。心中充满担心的黄兴龙把旧的压力表捡起来拿回家打开研究,重新设计压力表中的结构和线路走向,另行确定自锁电路,重新组装一个可供自动控制的压力表。鼓捣十多天后,一台“锅炉超压控制器”终于创造出来,经过一冬试验,运行良好。该“锅炉超压控制器”会在锅炉超压时自动打开解压阀,把放出的水回流到蓄水池中再利用,当锅炉压力降低到正常时,电解阀会自动关闭。而且要想改变压力只需轻轻扭动一下电接点上的旋钮就能任意达到工作所需的压力指数。目前,他又在积极向国家专利局申报这一发明成果。 把创造性工作当成一种习惯,是黄兴龙当工人的追求。他在企业工作32年了,有过许多革新与发明。他说,我做这些不为名利,只为更好地完成工作,在企业当一名好工人。 【作者感言】工人普通但不平凡 普通工人也可以有发明、有创造。2006年摘走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的,不就是一汽大众汽车公司工人技师王洪军、宝钢炼铁厂工人技师韩明明这样的普通工人吗?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这就是许许多多像黄兴龙一样的工人的真实写照。 任何一种工作都有极大的创造空间。一个词作家做了一首很好的歌词,曲作家又为这首词谱上了非常优美的曲调,但是没有歌唱家的再创造,多好的曲子也是没用的。我们一线的普通工人就像这众多的歌唱家,把科学家、工程师描绘出来的图纸用我们的头脑和手进行再创造,最后让它真实地耸立在地球上。所以,无论是科学家、管理者,还是普通工人,大家都是平等的,是互相联系的,是缺一不可的,不要有谁瞧不起谁的感觉。工人看上去是最平凡的,然而,往往那些最平凡的人或者事却是最伟大的,所以,不要以为当了工人就进入社会最底层,干上了让人瞧不起的活。 自主创新是我国想要取得快速发展的途径,那么就需要有更多的高人加入自主创新的行列,仅凭有限的科学家和工程师完成高精尖的科学发展来推动这个社会,其力量是有限的。 如果让更多的普通工人参与到创造性工作的行列中来,我们的企业、我们的民族、我们的国家就会在明天的世界发展中充满希望。为此,我们可以提倡人人都来想点子,人人都去想办法,不是把某项工作按图纸干完,而是要想怎样才能把它做的更好。 ■牛士红/文 朱洪山/摄
(Y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