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下,我国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不高已是不争的事实。据有关资料统计,全国将近5亿的农村劳动力中,小学以下文化程度的占40%,高中以上的占12%,全国92%的文盲在农村,同时仅有5%的农民接受过农业职业技术教育。 而培育新型农民工,则是缩小城乡差距,进而推进城镇化和工业化的必然要求。农民素质的提高,不仅能推动现化化农业的快速发展,而且使更多的富余劳动力从传统的农业经济中解放出来。“要想富先学技术”,这是许多农民的迫切愿望。某地一位农民工在尝到学文化、学技术的甜头后就说出了这样一番心理话:“如今没有一技之长,端个‘泥饭碗’都不保,要想端个‘金饭碗’、‘银饭碗’更是不可能的。” 事实也的确如此。如今,农民工要想融入城市,要在城市有立足之地,捧上“金饭碗”,手中必须要有能揽“瓷器活”的“金刚钻”。近据报载,安徽省怀宁县推行“政府推动、学校举办、部门监管、农民受益”的培训工作机制,使劳动力逐步从体力型向技能型转变,从“血汗黑领”向“技术蓝领”转变。经过培训的农民工被长三角、珠三角地区的用工单位高薪聘请,月收入在2000元以上。 怀宁农民工吃香“技术饭”的这一事实已明确地警示我们:培育新型的农民工,让农民工从过去的“靠苦力吃饭”向“凭技术挣钱”转变已迫在眉睫,且也是真正能让农民工在城市安居乐业的最好途径之一。 为什么现在一些用人单位招聘技工即使花大价钱,也很难找到合适的,而许多农民工却又找不到适合的工作?问题主要就出在农民工“劳力型”的多,“技能型”的少,结果是“一边闲着草,一边饿死牛”。 但愿我们有更多的地方能像安徽怀宁县一样,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农民工的技能培训,让更多的“血汗黑领”成为“技术蓝领”。这不仅是广大农民工的迫切愿望,更是当下新农村建设的必然要求。当然,作为农民工自身,也要有紧迫感和危机感,要加强自身学习,做一个有文化、有知识、懂技术、会经营的新时代的农民工,这样才不会被时代所淘汰。
(Y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