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争专区全国创争在行动地方创争活动创争活动在基层学习型组织知识型职工研究与探索农民工亲稳舆论职工福利创新案例
当前位置:主页>研究与探索>文章内容
员工培训的多元化、多媒体、多手段(附图)
来源:工人日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07-04-10 (阅读次数:
 

    【事件】一堂生动、易记的培训课
    几天前的一个上午,山东胜利油田孤东三采中心机关大培训室里正在进行注聚工艺流程操作培训,参训的有一线工人技师、普通岗位工人50多人。
    熟悉三次采油工作的人都知道,注聚工艺流程自动化程度高,操作方法不同于采油注水,掌握起来相对比较难。为了讲好这堂专业课,主任工程师郭永谋将培训内容制成了多媒体,将复杂的设备工艺原理等课程用浅显、具有动感的图片和视频形象地展示出来,从大家的表情看,效果还不错,连从未接触过三采知识的新转岗员工都听得有滋有味。
    随着课程的进行,郭永谋忽然讲道:“专业知识的学习固然重要,但良好的操作习惯、对待工作的热情、敬业精神更为重要。”他的目光向大家一扫,接着说:“我近日收看了几位著名培训咨询专家的培训课程,其中说,日本东芝(中国)有限公司在培训教育中,特别重视员工的工作热情培训。他们的做法有一些很像许多年以前,中国工厂使用的做群众思想工作的方法,只不过他们做得更细致、更具体,也更有效果。我觉得他们的做法值得我们借鉴。为此,我专门从Internet上、电视片上编录了日本一些企业员工工作的部分镜头,并与我们的员工现场操作情况进行对比。”
    一会儿,多媒体屏幕上出现了日本一些公司员工现场操作的部分视频图像。员工们从片中看到了国外企业老技工的技术动作和一丝不苟的认真态度,引导新员工按标准动作操作要领的场景。背景话外音介绍中突出了他们按老技工的技术动作从事生产,可以减少工伤、增加产量。随后,又播放了中心内部员工现场操作的图像:主任技师杜胜利、责任技师王来庆规范的现场操作,能工巧匠杜俊青一丝不苟的取样动作。不一会儿,片中又出现一些员工工作懒散、无精打采,执行规程、巡检、设备维护保养马虎了事的镜头。
    多媒体放完,郭永谋总结道:“今天的课不光讲了注聚工艺流程操作,也讲到操作的人,大家也都看到了,日本等先进工业国员工的现场操作培训在注重专业知识培训的同时,还特别注重员工工作态度和敬业精神的培训。同样是工人,工作态度认真者,操作中失误就少;工作态度马虎者,操作中出现的纰漏就多,希望各基层队在今后的培训中不仅要培训技能技巧,还要培训工作态度。”
    从听课者满意的神情上笔者相信,这堂培训课所传授的内容,肯定不会再从员工的记忆中溜走。
    【笔者评说】特色培训:让员工喜闻乐见
    目前,我国企业的员工培训方式比较单调,授课方式死板,课堂难抓住受训者的心等,已成众人谈起培训时议论纷纷的弊端,可如何改善课堂气氛,活跃受训者思维呢?一些培训管理者也做了不少思考和探讨,从上述事件里看到,该企业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和对比的方式,活跃课堂气氛、加深受训者记忆、增强内容针对性的做法,确实值得提倡和借鉴。
    时下,企业的各类培训工作正搞得如火如荼。笔者以为,在进行员工技术培训的同时,如何把更多受训者吸引进课堂,让他们坐得住、听得进、记得牢,这的确需要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来充实培训过程。结合当前培训现状和实际,笔者认为主要应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首先,企业培训管理者要转变观念,敢于突破已有的培训模式,敢于标新立异,在注重技术培训的同时,还要兼顾广大员工的喜好,把先进企业、技能员工操作、改善工作方式和工作片断等过程,制成对比性强、生动的多媒体镜头,形象地展示给受训者,在受训者感到耳目一新的同时对培训产生浓厚兴趣。
    其次,企业可以利用已有的强大舆论宣传机器和工具,组织摄影小组深入拍摄技能大师和一线熟练工人技师的工作过程,并着重总结技术动作要领和注意事项,然后通过图像告诉员工该如何按标准动作操作。这里要突出他们的技术动作到严细认真的工作态度、处理问题时的处惊不乱到严格按规程操作的习惯等,靠图解培训案例吸牢受训者眼球。
    第三,创技能、士气、敬业精神一体化的规范化培训课件系列。讲述和图解相结合,提高培训课程的趣味性和现场感,让老技工的优秀品质和技能特长潜移默化地浸入新员工的血液和习惯中。

(YX)


上一篇:员工培训需要“雪中送炭”(附图)   下一篇:促进就业是政府的首要职能
[收藏] [推荐] [评论(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用户名: 新注册) 密码: 匿名评论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250字,需审核后才会公布,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
§最新评论
热点文章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 |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中共中央组织部 |中共中央宣传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中国年鉴 |中国国情 |亲稳舆论 |国家礼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