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力、创新力与执政能力 |
来源:指导小组 作者: 发布时间:2005-07-12 (阅读次数:
)
|
|
近年来,学习力、创新力 与执政能力,这三个关键词经常见诸于媒体和领导干部讲话中,可谓耳熟能详。然而,很少有人把它们放到一起来考察,揭示其内涵与联系。笔者在学习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中,有感而发,谈点体会。 学习,是古老、永恒的话题。而学习力却是伴随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城市和学习型组织的发展潮流,从鲜为人知到日益深入人心的新概念,是时代课题。何为学习力?有学者概括为“学习动力、学习毅力和学习能力的总和”。说得直白些,就是指会学习、学得快、学有成效所体现出的那样一种能力,那样一种创造精神。学习力,又包括组织和个人学习力两个方面,是当今时代人的能力素质诸要素中最具价值、最具竞争力的部分,是能力素质的核心。不论是组织的发展、还是个人能力的提高,无不依赖于学习力的支撑,增强党的执政能力也不例外。执政党的执政能力,是通过党的各级组织和党员干部履行岗位职责、执政职责的能力和水平来体现的。现阶段,党的执政能力同党肩负的使命总体上是相适应的,但也有不适应的方面。其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主要原因、深层原因,还是部分党员干部学习不够、学习力不强所致,不同程度的存在“本领恐慌”和“能力危机”。因此,我们要贯彻《决定》要求,完成好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五个方面的任务,就必须着力提高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学习力。 学习力转化为执政能力,还需要有一个中间环节,那就是“创新力”,也叫“创造力”。它是指善于整合、应用已有知识,创造新知识,不断超越,取得创新成果的能力。创新力是一个民族和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我们党增强执政能力、永葆先进性的动力源泉。面对新世纪新阶段的“世情”、“国情”和“党情”,必须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不断推进党的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各方面工作创新,才能使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始终充满活力。过去,我们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在不同历史时期都对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做出创造性贡献。毛泽东同志关于“两个务必”的谆谆告诫,邓小平同志关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的科学论断,江泽民同志关于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全面论述,无不凝结着创新精神。现在,新的中央领导集体继续推进执政能力建设的创新,集中体现在《决定》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主要任务和根本要求中。这是党执政能力建设创新的最新成果! 不难看出,学习力——创新力——执政能力,是科学的链接、有机的结合:执政能力源于创新力;创新力又源于学习力。而学习力是最活跃的创新力。正所谓“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只有不断注入新知识、新观念、新经验的“活水”,才会有“清如许”的创造活力,从而不断推动党建工作创新,增强党的执政能力。可见,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说到底,还是要重视学习、勤于学习、善于学习,不断提高学习力。《决定》要求,“要重点抓好领导干部的理论和业务学习,带动全党学习,努力建设学习型政党。”政党是由党的各级组织和党员干部队伍所组成,建设学习型政党必须从党组织抓起,从党员干部抓起,通过广泛深入开展创建学习型党组织、争做学习型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活动,把“学习型”的理念和方法引入党建工作中,转变学习观念,丰富学习内涵,创新学习方式,完善学习机制,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组织和领导干部的学习,努力营造全党学习、终身学习的氛围,促进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队伍整体学习力的提高,不断为增强党的执政能力注入“源头活水”。
|
上一篇:上海滩塑造学习型女性 就业困难主要集中在20-30岁 下一篇:解读创建标准 |
|
[ 收藏]
[ 推荐]
[ 评论(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