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图书角 育人在社区 |
来源:指导小组 作者: 发布时间:2005-07-12 (阅读次数:
)
|
|
我和老伴儿徐德山退休前分别是普兰店市铁西小学的党支部书记和普兰店市第二中学的党支部书记。1995年我退休后,在老伴支持下,在自家建起了家庭图书角。9年来以这个图书角为载体,对周围居民和青少年进行思想道德和科技文化知识的宣传教育,为提高社区居民综合素质和社区三个文明建设做出了成绩,先后被评为普兰店市、大连市、辽宁省“老有所为”关心下一代先进个人、省、市优秀志愿者、“十佳好母亲”和丰荣办事处模范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家庭也在1999年被评为丰荣办事处“十星级文明家庭”标兵、大连市“十佳”家庭图书馆,大连市学习型示范家庭和辽宁省优秀读书家庭。 那还是刚退休时,我就和老伴儿琢磨着,咱俩都是从事教育工作四十多年的人,多年的教育生涯使咱们深知 ,书籍是人生旅途中最宝贵的良师益友和精神财富,只有认真读几本书才会拥有做人的资本,才会有精神支柱,也只有把掌握的知识正确地运用到工作实践中去,才会有所成就。同时我也看到,周围的居民回家谈的不是生活上的琐事,就是社会上的负面新闻,闲暇时玩的也是扑克麻将,极少有人去认真地看书读报。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只有每个家庭形成学习的氛围,社会的文明素质才会得到整体提高。于是,我萌发了开办家庭读书角,引导周围居民读书学习的念头,并着手投入行动。为营造学习的气氛,我在居室里张贴了伟人的巨幅彩照、英雄人物画像、名人名句和中国、世界地图,购置各类书籍600余册,并且每年还要购置新书百余册充实图书角,到目前共存书3 000多册。存书的种类丰富多彩,有领袖著作、人物传记,有政治、经济、文化、历史、哲学、体育、医学和各类工具书等,还订阅了报纸杂志十余份,如大连日报、大连晚报、半岛晨报、中国青年报、中国少年报等。几年来,为了办好家庭读书角,我先后投资6 000多元,有人说我花的钱不值,但我觉得只要能多学点文化科学知识,这些钱就是花在刀刃上,值! 为了更好地推进读书学习,我在家里建起了家庭辅导站,同时制订了借阅制度,对孩子们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不管是借书还是阅读报刊,看完以后,四年级以上同学要写一篇读后感,在辅导会上进行交流,年终时评比优秀小读者。对中小学生提出“比读书看多少,比思想看进步,比工作看业绩,比团结看协作”的“四比四看”要求,随时向家长报告孩子们的借阅学习情况,在家庭聚集时总结孩子们的看书学习情况。这些措施,激发了读者的学习劲头,形成人人爱读书的良好习惯。现在平均每年来借阅和读书的达500人次之多,阅读书刊达1 500多册,不仅思想上受到熏陶,同时写作水平也有所提高。我三儿子写的文章经常在省、市报上刊登,有的文章还在国家级报刊上登载。 为帮助新书阅读,扩大时事教育面,我老伴还坚持把当日报纸刊登的重要新闻、照片剪辑下来,按类别贴在大本子上,一册册整齐排放在图书角里,让孩子们不用出门,也能知道世界上的大事,很受欢迎。像革命伟人不同时期的文字资料、照片,港澳回归大事件彩照,“党的十五大”、“光辉历程八十年”、“九一八事变”、“批判法轮功”、“美国为首的北约轰炸我驻南使馆”、“申奥成功”、“党的十六大”等都做了认真的剪辑说明,共150多册。有些常来看书学习的孩子夸奖我说:“王奶奶思想棒,精神旺身体壮,全力操办图书角,服务咱们记心上,读书阅报有表奖,将来成功不能忘。”在辅导站活动的孩子们个个讲文明,人人守纪律,学习成绩不断提高,特别是口头表达能力和作文水平不断提高,如孙映小朋友讲演的“半筐炒豆换情报”小故事获普兰店市图书馆奖。在普兰店市图书馆举办的“崇尚科学、反对迷信”知识竞赛中,我的家庭辅导站代表队的孩子们获集体二等奖。代慰同学的作文“老师,真的好想您!"获普兰店市嘉奖。在大连市关工委举办的“两代人看大连”征文比赛中,初三学生孙辉、于洋、刘鑫阁获三等奖。伴随着社区建设的发展,许多中学生和退休居民都利用空闲的时间主动登门借阅图书,图书角的影响在迅速扩大,借阅率逐年上升。几名学生家长在看完“成功家教与失误家教”两本书后,都深有感触地说:“光想望子成龙不行,必须讲究教子的方法”。一名家长变过去“棍棒下出人才”为建立平等的父子关系,对孩子教育已收到良好效果。 现在,我亲手操办的家庭图书角已成为普兰店市图书馆的“家庭图书流通站”,普兰店市共青团青教办的“校外家庭辅导站”,也成为和平社区“党员学习中心户”和“计划生育中心户”。2004年4月,大连市教委、市关工委在普兰店市召开“关心下一代”工作现场会时,与会各县、市、区领导亲自观看了我的家庭图书角,给予了较高评价。
|
上一篇:在结构化培训中内部讲师角色定位 下一篇:农民工何时可参评全国劳模? |
|
[ 收藏]
[ 推荐]
[ 评论(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