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争专区全国创争在行动地方创争活动创争活动在基层学习型组织知识型职工研究与探索农民工亲稳舆论职工福利创新案例
当前位置:主页>研究与探索>文章内容
工会监督,一项亟待强化的职责
来源:指导小组 作者: 发布时间:2005-07-12 (阅读次数:
内容提示:之所以要进一步强化“工会监督”,是因为国家保障职工群众权益的法律体系、政策、环境日臻完善;是因为职工群众迫切要求工会能够依法监督有关法律法规政策的贯彻落实;是因为加强工会监督的时机已经成熟。
 现实中,要较好地实现工会监督,还有很多制约因素,如工会主席的独立性问题、工会与监督对象的对等性问题、工会专门人才的缺乏问题……
 要解决这一难题,应积极推进工会主席直选直管工作,解决“敢不敢监督”的问题;要大力推进厂务公开工作,解决“能不能监督”的问题;同时还需要打造高素质的工会干部队伍,解决“善不善监督”的问题。
 
 工会监督从监督对象和内容上来划分,可分为外部监督,即对国家、地方、企事业单位、机关制定出台的涉及职工群众切身利益的法律法规、政策制度落实情况的监督;内部监督,即对各级工会和工会干部履行维护职工群众合法权益职责情况的监督。
 一、工会监督在新形势下显得尤为必要和迫切
 提出这一命题的前提是因为:国家保障职工群众权益的法律体系、政策环境日臻完善。自1994年7月《劳动法》颁布以来,国家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旨在保障职工群众合法权益的法律法规政策规定;但职工群众合法权益受侵害的现象仍然较为严重,他们迫切要求工会依法监督有关法律法规政策的贯彻落实,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随着形势的不断发展,加强工会监督的时机已经成熟。工会组织从最初的督促各级行政制定出台一系列涉及职工群众合法权益的法律法规政策,转到了依据法律法规政策维护职工群众合法权益上来。整个社会的监督理论和实践,为工会监督提供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工作借鉴。因此,各级工会组织有责任、有义务突出和强化工会监督。
 与此同时,还有六点需要进一步明确:
 一是工会监督是社会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监督制约涉及职工群众切身利益各项权力的使用,履行经济监督和政治监督的双重责任,是工会组织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事实上,缺乏工会监督的监督体系,是不完备和不健全的;二是工会监督是法律赋予工会组织的重要权力。工会监督权在国家制定的一系列法律法规当中有具体规定,是法律赋予工会组织的一项重要权力。《工会法》、《劳动法》、《安全生产法》、《职业病防治法》等多部法律中,有关工会监督的条款都有较为具体的表述和体现;三是工会监督是履行工会基本职责的内在要求。加强工会监督,是工会履行维护职责的重要手段,也是实现工会有效维护的重要举措。工会维护好职工群众的合法权益,很重要的一条就是监督督促法律法规和政策赋予职工群众的权益是否落到实处;四是工会监督是工会工作法制化的重要内容;五是工会监督是职工群众维护自身权益的强烈愿望。工会监督活动代表着职工群众的愿望和要求,是有组织的群众监督;六是工会监督是工会组织落实求真务实精神的具体体现,一切以职工的利益为重。二、工会监督务必实现“五个转变”
 其一在监督主体上,变同级监督为主为上中下联动监督。工会监督从主体上来划分,有基层以上工会(上)对企业(下)的监督、同级之间(企业工会对企业行政)的监督和下级对上级(职工群众对国家、企业单位)的监督。倡导和推行工会监督、各方联动,突出上级监督、相互监督、共同监督,是工会监督全面、有效、到位的必然要求。通过来自上级工会、企事业单位工会和职工群众的多方监督,工会监督效果会越来越明显。
 其二在监督内容上,变单项监督为综合监督。工会监督的内容从职工群众的基本人权、政治权利、经济权益到精神文化权益,涉及其生存、工作、生活,物质、精神、发展的方方面面。由于职工群众合法权益内涵的多样性和广泛性,由此开展的监督检查活动天然具有综合性和全面性,所以综合性监督检查亟待进一步强化。
 其三在监督形式上,变分散监督为集中监督。随着工会监督地位的突出,任务量的增加,迫切要求整合工会内部人力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工会组织的整体效能,确保监督工作有效、全面、到位。建议设立专门的法律工作部门,赋予其更多的职权,牵头并定期组织开展综合性的监督检查。
 其四在监督流程上,变事后监督为事前、事中与事后相结合的监督。监督是对法律制定、决策出台、权力使用的全过程进行监督,包括事前、事中和事后的监督。
 其五在制度设计上,变随机监督为制度监督。监督对象、内容、形式的相对稳定性、确定性和长期性,为工会监督克服随机性、进行制度化设计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工会监督制度化,就是对监督内容、手段、方式、组织等提出综合性的意见,定期进行工作部署、开展相关活动,使工会监督更为科学、规范、恒久。三、着力建设工会特色的监督体系
 首先是突出工会监督的特性。工会监督鲜明、特定的性质突出表现为:代表性。工会是职工群众合法权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因此工会监督体现的是职工群众对法律法规政策的监督,是有组织的群众监督,有着较强的代表性;广泛性。工会监督的广泛性主要是由职工群众合法权益的丰富性、职工群众分布的广泛性决定的。工会监督的广泛性对工会工作特别是工会干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依法性。工会监督要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依法履行职责,维护职工权益,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相互性。工会组织代表劳动关系三方———国家、企业、职工中职工方的权益。三方之间的监督行为,突出表现为互相监督,依法作为。在各方互相监督的制衡中,工会监督才能保持有力、有效,有所作为;强制性。工会监督的强制性来自于其依法性和代表性。工会维护职工群众权益的监督行为具有较强的强制性;参与性。工会的监督活动自始至终必须身历其中,没有参与,也就谈不上工会的有效监督。
 其次是丰富工会监督的内容。工会监督的内容主要表现在:程序是否履行。没有程序正义,也就没有实质正义。工会在监督实践中,应特别关注、检查、监督程序的合法性、有效性。如有关政策规定,无论采取什么样的改制形式,国有企业改制方案和国有控股企业改制为非国有企业的方案,都必须提交企业职代会或职工大会审议,其中职工安置方案须经企业职代会或职工大会审议通过后方可实施改制。工会监督要特别注意这些程序性的要求,并把程序认真组织好、落实好,以程序正义保障职工合法权益落实这一实质正义得到实现;法律是否遵守。工会监督就是要保证法律法规落实到位。同时,对某些企业违背国家法律法规政策规定,制定的“土政策”,应依法予以整改,切实保障职工群众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整改是否到位。工会监督的一项重要责任是督促检查工会代表职工群众提出的意见建议,政府有没有整改,企业有没有落实。再监督问题应引起必要的关注。工会在实施监督过程中,发现了问题,提出了问题,而没有监督有关部门、单位把整改意见落到实处,实际上也是没有尽到监督的责任。拓宽工会监督的渠道。这些渠道包括:政府与工会联席会议制度、劳动关系三方协调机制、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厂务公开制度、经常性的执法监督检查等。四、破解工会监督的保障难题
 根据中外学者对权力制约理论的研究。依法行使监督权主要应具备以下条件:制约主体活动的独立性,包括组织机构依法设置的独立性、工作人员依法任命的独立性、制约活动依法进行的独立性、制约对象活动的公开性、制约关系的对等性、制约手段的强制性。据此分析,工会监督还存在着以下几个制约因素和机制难题,亟待予以破解。
 (一)工会监督制约因素分析
 一是工会主席的独立性问题。制约工会组织依法独立监督的因素,在于工会主席产生中存在的实际上的任命制,同时上级工会协管干部工作也有待加强。在这种情况下,工会独立、依法履行监督权有较大的难度;二是知情权问题。缺乏各个层次、多种形式的全面、有效公开,监督到位只能是一句空话;三是工会与监督对象的对等性问题。工会主席命运在很大程度上掌握在企业经营者手里,双方关系存在着严重的不对等性,即使有监督,往往也形同虚设;四是工会监督手段的硬性问题。由于工会组织和工会干部特别是工会主席地位、自身权益、素质等的问题,工会监督还硬不起来;五是工会专门人才缺乏,这种状况难以适应监督工作的要求。
 (二)破解工会监督难题的对策建议
 一是积极推进工会主席直选直管工作,解决“敢不敢监督”的问题。在现实生活中,工会主席的选举和管理问题还存在着与工会主席身份不相适应的体制问题,制约了工会主席职责作用的发挥。为此,要通过法定程序,加快推进基层工会由会员群众直接选举主席工作;积极开展上级工会直管基层工会主席工作,并探索建立基层工会主席维权保障基金,支持基层工会主席依法履行维护、监督职责。
 二是大力推进厂(事)务公开工作,解决“能不能监督”的问题。工会组织要代表职工群众,通过卓有成效的工作,推动立法部门在出台涉及职工群众切身利益的法律法规时、各级政府在制定涉及职工群众利益的政策规定时、各类企事业、机关单位在制定涉及职工群众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时,加大立法公开、政务公开、厂(事)务公开工作。
 三是打造高素质的工会干部队伍,解决“善不善监督”的问题。各级工会特别是工会领导干部应进一步树立人才是工会工作的第一资源的意识,加强工会人才队伍建设,走人才建会、人才强会之路。把好工会干部选拔招用关;制定工会干部培训中长期规划,增强工会干部履行维护和监督职责的能力;加强工会干部交流工作,畅通工会干部能进能出渠道,增强工会组织的活力和生命力,更好地履行维护和监督的职责。

上一篇:发挥高校工会在职工素质工程建设中的作用   下一篇:把握思想教育与制度规范契合点
[收藏] [推荐] [评论(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用户名: 新注册) 密码: 匿名评论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250字,需审核后才会公布,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
§最新评论
热点文章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 |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中共中央组织部 |中共中央宣传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中国年鉴 |中国国情 |亲稳舆论 |国家礼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