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争专区全国创争在行动地方创争活动创争活动在基层学习型组织知识型职工研究与探索农民工亲稳舆论职工福利创新案例
当前位置:主页>研究与探索>文章内容
心灵的感悟
来源:指导小组 作者: 发布时间:2005-08-04 (阅读次数:
 哈尔滨烟叶公司党组书记 陈立鹏
 


       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发出“建立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号召。胡锦涛总书记今年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会上的讲话中提出的“要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地位、保障教育公平,构建健全的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促进全民族素质不断提高”的要求,是党心和民心所向。“学习型社会”是个宏观范畴,它需要千千万万个学习型组织作文撑。中华全国总工会、中央文明办等人部委联合发出《关于开展全国“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活动的实施意见》后,哈尔滨烟叶公司结合企业发展实际,以战略性的眼光和前瞻性的思考,于2004年初在全国烟叶产业率先开始“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活动。
                                                     

                                                                         (—)
    我与公司全体职工一道,通过系统地玲听北京明德经纶管理科学研究院专家们启发式、互动式的讲授,结合学习考察海尔集团、克矿集团兴隆庄煤矿、青岛啤酒集团、齐鲁物流等全国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示范单位,受益匪浅,对创建学习型组织的要义存了较深刻的感悟。
    自我超越。自己领悟到,自我超越是实观心灵深处的竭望,是全身心地投入,活出生命意义。要点是向极限挑战,意义在于创造。而要创造,必须打破常规。它实际上是个人成长的学习修炼。就个人来说,奥运冠军刘翔、邢慧娜、罗雪娟做到了;就组织而言,海尔集团、兴隆庄煤矿等为我们树立了杰出的榜样。
    改善心智模式。它是关于我们自己、别人、组织以及世界每个层面的形象、假设和故事,实际上是指人们的心理素质、思维方式和心态。它的存在方式是理念、成见、习惯、信念及信仰,并根深蒂固于每个人的心中。然而,世界上惟一不变的就是“变”。改善心智模式、意味着否定和抛弃原有的心智模式,建立一种不习惯纳新的心智模式。这个过程是进行心灵转变的过程,必然有不适应产生。解决的办法是,必须学会首先把镜子转向自己;必须学会有效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必须学会开放心灵,容纳别人的想法。
    建立共同愿景。它是一座拨开迷雾指明航向的灯塔;它是一面具有极大感召力、激发组织成员产生持续创造力冲动的旗帜;它是发自组织成员内心深处的真实愿望与景象、为组织持续创造学习提供了焦点,积蓄了能量。它也是组织中人们所共有的意向或景象,它创造出众人一体的感觉,遍布到组织各方面的活动,并使各种不同的活动融会起来——他们内心渴望能够归属于一项重要任务、事业或使命。没有组织共同愿景,就没有学习型组织。
 团队学习。它是指发展团队团员整体格配能力和提高实现共同目标的过程。学习型组织不但要重视个人学习和个人智力的开发,更要强调组织成员的合作学习和群体智力(组织智力)的开发。在学习型组织中,团队是最基本的学习单位,是建立在“自我超越”和“共同愿景”基础之上的一项集体修练,旨在把潜在的团队智慧变成实在的团队智慧,使
众多个人智慧转化为团队的力量,其目的是团队智商大于个人智商,使个人成长速度更快。团队精神是高绩效团队中的灵魂所在,也是成功团队的特质。具有善于学习、相互协作、尽心尽力的意愿和作风以及具有明确的共同愿景与理念,是团队精神的基础。
    系统思考。它要求人们运用系统的观点看待组织的发展。它引导人们从局部到纵观整体,从看事物的表面到洞察变化背后的结构以及从静态的分析到认识各种因素的相互
影响,进而寻找一种动态的平衡。它是帮助人们看见相互关联而非单一的事件、看见渐渐变化的形态而非瞬间即逝的一暮、得以“看见整体”的一项至关重要的修炼,它是彼得“圣吉“五项修炼”中的精髓和核心。
    善干不断学习。它是学习型组织的本质特征,也是创新的源泉,当今世界,知识经济蓬勃兴起,任何组织都面临优胜劣汰、生死存亡的严峻挑战。企业间的优胜劣汰已由过去的“大鱼吃小鱼”转变为“快的咕慢的”。企业惟一持久的竞争优势就是有无能力比你的对手学习得更快,从而持续不断地提升应变能力,与时俱进,推陈出新,对市场的各种变化作出快速而正确的反应。从这个意义上说,企业竞争的实质是学习力的竞争。学习力是企业竞争力之本和创造力之根,是企业生命力之源。学习力的不断提升,惟有通过善于不断学习才能获得。一个人要取得成功,必须成为学习型的人;一个企业要获得成功,必须创建学习型企业。
    通过投身“创争”活动,个人获得的心灵启发是深刻且空前的。例如,回想在我公司举办创建学习型组织培训班的演练课上,我个人能够成功穿越距离地面1.1米至1.5米“超高压电网”,激动的心情难于言表,浮想联翩。
    我首先想到,成功来自于自信和超越自我的勇气。记得辅导教练下达任务后,我顿时傻了眼。心想、像我这样年轻时没有习练过体操、杂技或武术、现已进入知天命之年,要能穿越成功,如同白日做梦,难免成为同组团队的累赘。正在一筹莫展时、我冷静地观察到,团队中的伙伴们正在热情高涨地集思广益,他们并没有被难题吓倒。人心齐,泰山移。伙伴们勇于自我超越的精神深深地感染井鼓舞了我。
    我想到,成功来自于集体智慧和整体配合。同组伙伴们群策群力,在战略上藐视而在战术上重视,经过缜密思考,分别选择两名和一名动作敏捷的年轻伙伴“开路”和“断后”,其他伙伴尽量安排在“电网”两端有接应者和协助者时穿越。
由于方案制定得准确、周密,组织精心,配合默契、才奠定
了成功。
    我还想到,成功来自于及时反思,不断创新。由于同伙伴们身体条件各异,盲目采用同一种穿越方式必定事与愿违。在实施穿越过程中,每个人都要细心观察现场的实际情况,及时进行总结反思,根据个人实际情况,因人制宜,迅速、准确地作出适合自己穿越方法的正确判断‘记得轮到我时,我重新默念了一下自选的动作程序及要领,在同伴们的鼓舞之下,先把两臂搭在“电网”另一端接应同伴的胳膊上:然后鼓足勇气,充满信心和信任地纵身跃起,此时“电网”这端的同伴们早有预备地抬起我的双腿,自已尽量保持好身体的平直,凭借接应同伴的瞬间拉力,我梦想成真,获得了成功。
    成功之时我联想到,任何一个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求生存、争发展,何尝不像穿越“电网”一样。市场如战场、如果没有团队成员的精试合作,怎会取得成功l我还感悟到细
节决定成败、过程比结果更重要的道理。在企业各项生产经营工作中,仅凭良好的主观愿望和动机是远远不够的。要牢记“蝴蝶效应”的故事,从战术上给予高度重视,认真把握并操做好工作中的每项细节及过程,成功才会降临在身边。

                                                                          ( 二)
    哈尔滨烟叶公司把“创争”活动作为一项战略性的系统工程,在专家们的悉心指导下,从企业实际出发,确立了“一九一二三”的“创争”方式和“四个三”的“创争”模型。
    “一九一二三”的“创争”方式是:实现“一个目标”,即通过三年初创,使公司的组织结构、管理流程、员工素质、市场营销等四个方面都有较大的提升和发展,从观念文化、智力推进和创新支持等三个方面确保公司三年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坚持“九项,创争’原则”,即一是观念转变优先原则;二是提升组织学习力原则;三是开创性学习原则;四是系统思考原则;五是互动学习原则;六是领导新角色原则:七是实事求是原则;八是稳健推进原则;九是持续创新原则。确定“一个主题”,即结合公司中心工作确立“诚信做人,诚信做事、诚信经营”的“三诚信’主题。缩短“两个距离“,即在“创争”活动中,一要不断缩短参与到投入的距离;二要不断缩短新观念到新行为的距离。落实“三个提升”,即一是落实载体提升;二是落实系统思考提升;三是落实境界提升。
    “四个三”的“创争”模型是:第一,抓好“三个切入点”,注入“创争”活动活力。一是开展团队学习,营造“创争”活动氛围;二是开展共筑诚信活动,形成浓厚诚信氛围;三是建立共同愿景,增强“创争”活动动力。第二,搞好“三个结合”,提升创新能力。一是与科技创新相结合,推进科技兴烟;二是与管理创新相结合,提升现代管理水平;三是与推进企业文化建设相结合;提升企业文化力。第三,健全“三个机制”,提供“创争”活动保障。一是健全齐抓共管机制;二是健全全员培训机制;三是健全考核激励机制。第四:搭建“三种平台”,打造“创争”活动阵地。一是搭建网络平台,提供开展“创争”活动载体;二是搭建书报平台,强化宣传力度;三是搭建文体娱乐平台,培养团队精神。
    通过积极开展“创争“活动,哈烟叶人初步取得了可喜成果。第一,干部职工思想观念和精神面貌发生了明显转变;第二,职工队伍文化技术业务素质明显提升;第三,职工队伍的爱岗敬业精神明显激发;第四,公司领导班子整体合力和战斗力明显增强;第五,企业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明显提高;第六,职工收入明显增加。哈尔滨烟叶公司今年5月被黑龙江省委、省政府命名为黑龙江省文明单位标兵;我公司的“创争”实践被收录在全国“创争”活动指导协调小组编辑出版的《学习型组织创建在中国范例》中。
    总之,开展“创争”活动,使哈尔滨烟叶公司及我个人在实现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活出工作和学习中的生命意义实践个都深受教益。实践证明,  “创争”是必由之路,“创争”无止境。我和公司伙伴们决心决不停歇“创争”的脚步,志在把“创争”活动搞得更好,取得新的飞跃,进一步推进公司的可持续发展。


上一篇:梦想,在学习中实现   下一篇:创建学习型城市 为率先崛起积蓄动力
[收藏] [推荐] [评论(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用户名: 新注册) 密码: 匿名评论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250字,需审核后才会公布,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
§最新评论
热点文章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 |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中共中央组织部 |中共中央宣传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中国年鉴 |中国国情 |亲稳舆论 |国家礼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