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学习建立组织学习 |
来源:指导小组 作者: 发布时间:2005-07-12 (阅读次数:
)
|
|
长期以来,我们的学习习惯局限于一隅,学生欠缺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一种教育制度下训练下的人,对知识很难产生尊重,出了社会也难领导学习型组织……组织需要不断学习,才能维持长期的活力与弹性,这是近年来大家逐渐产生共识的事实。一时之间。「学习型组织」也就成了热门的话题。然而,组织是由许多个人所组成的。因此,个人的学习能力与学习习惯,对组织学习的效果,一定会产生决定性的影响。而这些能力与习惯,又是每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长期酝酿所形成的。因此当讨论组织时,必须深切检讨我们成长中的学习环境,以及这一学习环境对「学习型个人」的养成与「学习型社会」的发展,究竟发生了哪些正面和负面的作用。 对知识的尊重换句话说,我们需要检讨各级学校的教育,对每一个人的学习行为与学习能力所造成的影响。如果学校教育不能发生正面作用,「学习型组织」的努力势必事倍功半。目前情况如何,值得吾人深思。目前对绝大多数学生而言,所谓学习是静静地听,好好地记。学习的动机是高分,是升学,是就业。至于学习的内容有没有道理,在生活上有什么用处,多数人(包括许多教师在内)并不在意。在这种教育方式下训练出来的人,由于在学校待了十几年,并不觉得所学有何用处,因此对学习或知识很难产生尊重。此外,因为没有养成自己阅读的习惯,将来若想吸收新知识,就必须借助于听课,这使社会上新知识传播的速度,无法利用书籍而大幅提升。 终身学习 因此,在学习型的社会中,各级学校必须设法将学习与「解决问题」(包括高层次的人生问题在内)和「提升人生境界」结合在一起,培养终身学习的兴趣与动机,并且在教学的过程中养成学生各种不同方式的学习能力。例如在上课听讲之外,还应训练学生自行阅读与搜集资料,从事小型专题研究的能力,以及从观察实际现象,与亲自操作中学习的能力。除了听讲与阅读之外,与他人的沟通与互动也是进行学习,产生知识的重要管道。在国内各级学校中,上课时学生可以相互发表意见、交换学习心得的,恐怕不多见,因此学生在这方面的学习能力相当薄弱,这对形成学习型组织,或许是一项主要的瓶颈。 学习解决问题 再者,广义的学习也不只是学习别人的意见和前人的发明而已。我们应教育年轻人,在思考及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也能产生知识与原则。换言之,我们应在教育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创造知识与自我学习的能力与自信。因此各级学校都应该增加「课前阅读,上课讨论」的比重。降低单向听讲的分量,淡化教师知识权威的角色。学生必须学会从阅读中获得知识,学会去理解各种不同的意见,吸收各种不同的观点,并在讨论中形成自己的想法。传统式单向教学下的好学生,未来多半是听话的好伙计,却很难有独立思考,发挥创意的能力,以及主动发掘问题,解决问题的动力。这样的好学生,将来若成为国家的领导阶层,迈向「学习型社会」的路途是很遥远的。
|
上一篇:劳模也要创新 下一篇:学习型机关创建的实践与思考 |
|
[ 收藏]
[ 推荐]
[ 评论(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