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鳌亚洲论坛首届企业家峰会真知灼见闪烁精彩论点迭出
不要为了创新而创新

本报记者刘旭灿报道博鳌亚洲论坛首届企业家峰会这两天热闹非凡,众多著名企业家对企业的品牌经营、企业国际化战略、互联网技术创新等发表了真知灼见。
炮制出来的品牌没有生命力
国美总裁黄光裕:品牌的培育绝非一朝一夕之功,依靠媒体攻势炮制出来的品牌经不起时间的考验。中国企业需要通过对市场和消费者的了解,结合国际先进经验塑造成有中国特色的营销和服务理念,再通过适当有效的宣传来树立品牌形象。
国外企业要融入当地社会
德固赛董事长费溪德:在进入一个新的国家或地区时,企业打的标语应该要让各国人都能读出来、记得住,这样才有助于消费者对品牌的认知。
韩国SK集团副董事长崔再源:进军国外市场时,不仅要提供良好的产品和服务,还要在经济和学术上为当地做贡献,多参加本地的文化事业和社会活动,这样坚持做几年,将会有回报。
创新是发展的原动力
摩根斯坦利中国首席执行官竺稼:不要为了创新而创新。创新首先离不开市场的需求,要了解市场需要什么样的产品和服务再进行创新。
微软公司副总裁张亚勤:选择创新模式一要看技术发展方向,二要看市场需求,三是凭直觉判断。
百度在线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彦宏:仅学习别人的东西,没有创新,无法超越前人。
腾讯控股有限公司董事会主席马化腾:在学习型创新模式里,企业要有不断学习的精神、外向型的思维、开放的氛围、人才第一的观念。
花絮
再聊会儿吧
论坛结束后,嘉宾与听众都不急着离开会场,而是继续交谈、对话。这样的自由交流成为博鳌亚洲论坛首届企业家峰会上一个颇有特色的场景。
在峰会开幕式上,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龙永图表示,这次峰会更强调企业间建立工作关系,不希望走形式,因此会议更多采取开放形式,创造交流的气氛。
事实上,论坛现场也确实体现了开放式的特征。会议主办方在演讲台旁摆放了几把舒适的椅子,前面的茶几上备有茶水。除了演讲,嘉宾包括主持人都坐在椅子上与听众交流。无论是全球著名的CEO,还是深圳的中小企业家,大家都处于一种轻松和谐的交流状态。论坛结束后,大牌CEO们也没有急着离开,而是继续与听众交流、合影。
握个手吧
“企业品牌和国际化经营”论坛是峰会的首场论坛,主持人轻松的话语很快就把气氛搅活了。
主持人结合主题,先抛出自己的观点:企业成功有两条原则,一是互相对话和交流,二是关爱他人。“现在,就请你们与身旁的人握手,这是交流的开始。”听众们发出一阵笑声。
在主持人鼓励下,会场出现一阵骚动,不少听众跟坐在身边的人握手、交换名片,笑意写在每个人脸上—原来交流就从简单开始。
合个影吧
“请等等,我们合个影吧。”论坛主持人和演讲嘉宾是众多相机“追逐”的对象。由于人太多,两人合影很难实现,不少人只能在人堆里把脑袋往里一凑,与嘉宾和大家伙儿来个“大合照”。
国美总裁黄光裕受到“热捧”。刚从演讲台上下来,他就被团团围住,交换名片、要求合影、记者采访,人似乎愈来愈多。黄光裕不得不抱歉地说:“我还有事必须得走了。”众人才闪开一条小道让他通过。而在餐厅外他又被认出,在“再等两秒钟”的请求下,他又被“喀嚓”了四五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