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牢学习型社会基础助力和谐社会构建 来源:大连日报
继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四中全会之后,刚刚闭幕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再次强调“建设学习型社会”并把创建学习型社会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内容,在此背景下,如何深化学习型城区创建、如何促进创建工作与经济工作的融合,成为国内建设学习型社会方面的热点问题。11月7日至8日,2005大连-全国学习型城区论坛暨学习型产业理论研讨会在大连举行,这次论坛是由中共大连市委宣传部、中共大连市西岗区委、西岗区政府共同主办的。来自全国各地的代表100余人与会,就学习型城区建设及学习型产业发展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富有成效的研讨。中共辽宁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常卫国和中共大连市委常委、宣传部长魏小鹏和厉以贤、钟国兴、蒋仁勇、张玉杰等专家学者发表了演讲,北京市朝阳区、江苏省常州市、南京市玄武区、沈阳市和平区、长春市朝阳区等国内部分学习型城市、城区的代表在会上介绍了创建经验。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中央提出的宏伟战略目标,构建和谐社会与建设学习型社会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与会代表认为,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和谐城市,必然是一个以提高人的素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的学习型城市,创建学习型社会本身就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部分,而且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与条件,还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动力。因此,深化创建要围绕着和谐社会构建来展开,要为和谐社会构建营造良好的氛围和环境,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促进就业与创业等。常卫国指出,辽宁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工作,辽宁省委提出构建和谐辽宁的目标,创建学习型城市及城区是题中应有之义。为此,要通过创建学习型社会、提高人的素质,为构建和谐辽宁提供动力和智力支持,从而加快老工业基地振兴的进程。
十六届五中全会指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十一五”期间的一个重大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与创建学习型社会之间同样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专家们认为,持续变革创新是学习型社会和学习型城市的本质特征,学习型社会是适应观念创新、技术创新、体制创新要求的社会管理机制。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培养大批高素质人才,提升劳动者素质,这同样需要学习型社会建设的支持。魏小鹏指出,大连市的创建工作开展了近5年时间,对提高全民素质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目前,大连市又提出建设创新型城市,学习型城市创建是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基础,要努力构建“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终身教育体系,盘活人力资源,努力提高城市的自主创新能力。
自党的十六大提出“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至今,学习型城区建设一直是各地创建工作的重点。如何进一步深化学习型城区建设工作,是本次论坛讨论的主题,与会专家学者和实际工作者对此进行了深入的讨论。有的专家认为,学习型城区建设应该通过学习型党组织来牵动,这是由中国的国情来决定的,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是学习型政党建设的微观运行机制,是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城市、学习型组织建设的引导推动机制,是党的先进性建设的长效机制。目前,学习型城区建设还离不开政府的推进,政府应该创造环境,通过体制机制创新,构建纵向贯通、横向衔接的终身教育体系,积极创造人人皆学、时时能学、处处可学的条件和氛围,引导广大群众树立“知识改变命运、学习成就人生”的终身学习理念,使终身学习成为社会风尚。政府应积极整合各方资源,提供优质的公共教育服务,最大限度地满足居民的学习需求。政府推进创建工作,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建立长效学习机制,特别是健全激励约束机制,使市民既有自觉学习的内在动力,又能切实感受到竞争的压力和制度约束力,提高创建工作的效果。
与会者普遍认为,大连等城市开展创建工作已经5年,如何把创建活动更持久深入地开展下去,把创建活动与实际工作结合起来,是目前创建工作遇到的一个主要问题。目前,国内的创建活动主要是以党政推动为主,这是必要的,但从长远角度考虑,创建活动应该成为市民的自觉行为。要让市民想学、愿学、学得快乐,就应该改进学习的方式,要以人为本,从市民的实际需求出发抓学习,引导市民自主学习,政府更多的是提供公共服务。要实施以能力培训为主的培训,积极探索更能体现学习型组织特征的学习形式,不断创新创建工作载体,特别应该借助信息化手段,打造创建工作的数字化平台;应强调互动式学习,淡化领导者和被领导者之间的界限,增强学习的吸引力与实效性。有专家强调,学习型文化对创建至关重要,学习型文化是以人为本、人人学习、不断学习、追求卓越、持续创造的文化,其特征为:以人为本、追求卓越、竞争取胜、重视速度、知识创新、倡导共享、注重反思、团队合作、善于沟通和持续变革等。创建工作要重视从愿景到绩效的追求,追求愿景必须与现实目标、追求卓越绩效相结合,从城市、组织发展的角度思考问题,使创建活动服从、服务于发展,绝不能搞成唯学习而学习的东西。在学习借鉴时,要注意“本土化”,科学地对待“五项修炼”的理论,防止将国外的创建理论教条化、绝对化、封闭化。学习型组织的研究与实践要开阔视野,坚持多元化或多样化。
最近5年来,西岗区在大连市的创建工作中,开拓创新,形成了“三力六化”的工作体系,即以建设学习型党组织为牵动,形成创建工作的领导力;以干部创新、市民创业为基础,形成深化创建的学习力;以发展学习型产业为支撑,形成创新城区的发展力;学习组织网格化、学习内容人本化、学习手段数字化、学习阵地标准化、学习资源社会化、学习体系终身化。这一体系引起了与会代表的浓厚兴趣,大家对这一体系进行了研讨,予以较高评价。与会代表认为,创建工作要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必须标准化、民间化、信息化、多样化、体系化等,要运用系统或综合性方法解决领导、战略、文化、人才、流程、市场、资源等一系列发展面临的各种基本问题,集成与整合各种要素。西岗区的“三力六化”体系综合考虑到上述方方面面的因素,而且关注如何把创建工作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创造能力,是目前国内创建较成熟的系统化模式,值得研究和关注。蒋仁勇强调,西岗区的“三力六化”体系一个突出的亮点在于:以学习型党组织创建牵动整个城区创建,形成创建工作的领导力,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又以建设学习型常委班子为重点,建立了一套考学、述学、评学、奖学的评估与激励机制,目标渐进明晰、工作越抓越实、合力不断增强、效果日益明显,活动载体不断丰富、覆盖面不断扩大、整体水平不断提高、群众参与率持续上升,体现了“中国化”创建的新趋势,回答了如何解决一些党组织和领导干部的学习落后于其他学习型组织的问题,应当认真地总结并从理论层面上予以概括和提升。
“学习型产业”是此次论坛的一个主要议题。最近两年来,随着学习型城市创建的深化,大连市初步形成了为满足学习型城市创建需求而提供产品和服务的产业集群,大连市将之称为“学习型产业”,并将培育和发展“学习型产业”作为增强大连市创新发展能力的重要任务。西岗区在培育“学习型产业”方面脱颖而出,建设了“学习型产业”一条街,倍受关注。与会代表在考察了西岗区“学习型产业”一条街的基础上,对“学习型产业”进行了研讨。与会代表认为,“学习型产业”是国内首次提出的全新概念,在传统经济学中,找不到这个概念。传统中没有,并不否定这一产业的存在,因为产业存在的依据在于实践,尤其是那些创建学习型积淀浓厚的城市,社会化学习需求日趋旺盛,满足这一需要而形成的产业集群异军突起,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不凡,促进了创建工作与城市经济的直接融合。因而,“学习型产业”概念的提出,体现了创建学习型社会的必然要求,有利于实现创建工作与经济工作的良性互动,有利于以创新思维的视角发现知识经济的新内容和新形式,对创建学习型城市是有力的支撑,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的价值。一些专家对如何界定“学习型产业”并发展这一产业,发表了看法。专家们提出,学习型产业是为满足人们的学习需求提供具有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拓展学习领域、增强学习能力等功能的产品和服务的产业集群,这一产业以现代科学技术特别是电子信息技术为主要技术支撑,以提高个人或组织的学习力、创新力、执行力为目标,涵盖范围广,只要对人的学习有帮助、有助于促进学习型社会进程的产业都属于学习型产业的范畴,包括计算机制造业、软件开发业、信息和通信设备制造业、信息服务业、以教育、文化、出版、传媒、策划、设计、广告、咨询、网络服务为代表的知识型产业群,知识和信息是学习型产业的核心要素。学习型产业的特征是:知识密集度高、创新能力强、具有知识性、服务性、可共享性和无限增殖性,具有较强的柔韧性和虚拟性,对有形生产要素依赖性差、资本投入少、产品生产及服务个性化、多样化,等等。综合经济实力强、开放程度高、环境好、基础设施先进、有较强的经济技术集散力和人才凝聚力的城市有必要培育和发展学习型产业,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教育培训、软件、咨询服务等产业。发展学习型产业要实施科教强市战略,建立完善风险资本市场,加快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咨询业体制,加快城市创新体系,等等。专家们强调,发展学习型产业,不能单靠市场调节,不能完全由市场按照利益导向来配置学习资源,政府应积极作为,有效提供公共服务。目前,学习型产业面对的市场没有充分发育,需要政府培育和发展。学习型社会创建所需要的、具有巨大外部影响的公共物品和服务,私人部门不能充分、或完全不能提供,需要政府提供。政府提供公共服务是以公共资源为支撑,依靠公共财政支持。为了有效地利用公共资源提供公共服务,要对公共服务进一步分解,将能够通过私人部门融资和提供的物品区分开来,将需要公共机构提供的物品与应由公共融资但可以由私人企业提供的物品分开,将公共资源集中用于提供公共服务。政府提供公共服务要着眼于提高学习型产业的市场竞争力,帮助相关企业发展,促进经济繁荣。 _sd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