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日报天讯在线 随着国有企业转型、改制进程的加快,企业结构、劳动关系呈现出多元化和复杂化的状态,不同群体的利益诉求进一步显现。广大职工迫切需要工会履行维权职责,企业亟须工会协调劳动关系。但是面对这一新情况,工会工作表现出诸多不适应,特别是工会干部素质弱化和工会形象淡化成了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改善这种局面的方法很多,但核心离不开以有“为”促有“位”。 一、明确干部素质和组织形象的内涵
市场经济中的企业工会干部应具有四个方面的素质:一是政治素质。即学习理论的自觉性、把握政治方向的敏锐性、贯彻方针政策的坚定性、为职工群众解难的主动性及创新工作的进取性;二是业务素质。掌握与工作相适应的法律和经济知识、参与企业决策所需要的经营管理知识、疏导情绪化解矛盾的思想政治工作知识、提高工作效率的信息化知识等;三是作风素质。养成深入基层密切联系职工群众、勇于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工作作风;道德素质。工会干部道德健康的核心就是“利他”,要以尊重、亲和、热情、耐心的态度对待职工,要以尽责、公正、主动、奉献的精神对待工作,要以清廉、谦虚、乐观的思想对待自身。
新时期工会组织形象的内容主要包括:桥梁纽带形象。在密切党联系职工群众桥梁纽带的基础上,搭建企业与企业间的桥梁、通过文体活动搭建企业与市场间的桥梁、通过公益活动搭建企业和社会间的桥梁;学习型组织形象。要增强全体职工的“学习力”,成为不同层次职工持续提高创造能力的学校;职工之家形象。工会应成为职工表达意见和建议的民主乐园、应成为提供知识和信息的加油站;依法维权的职工群众组织形象。保证职工在企业享有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维护好职工尤其是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企业发展助推器的形象。发挥技协组织优势,集聚人才资源助推企业科研攻关和成果转化、发挥劳动竞赛的独特优势,扩大市场占有率。
二、制定清晰的提升途径
对于工会干部素质和组织形象的提升问题,笔者认为,可借鉴ISO9000体系理念,完善组织体系建设,通过建立、健全各项机制作为保障,使素质与形象同频共振,相互促进。
1.培训工会干部。工会干部素质是工会形象的外化,提升工会组织形象,首先应从提升工会干部素质尤其是工会领导干部素质入手。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从工会基层组织建设、管理学等各方面进行系列培训,同时明确,素质提升的最终目的是能够转化为能力,即在实践中逐步提升组织、协调、维权等能力。
2.完善组织建设。借鉴ISO9000体系标准的要求,从整顿工会组织系统、完善机构和明确职责入手,对工会各项工作流程重新进行设计和优化,制定各项工作的管理办法和各岗位的标准操作规程,实现工会工作的标准化、程序化、规范化。
3.做实“品牌”项目,探索“特色”活动。要利用好“品牌”活动这个平台,工会要在劳动竞赛、“四创”活动、职工权益维护、困难职工帮扶等已有品牌活动基础上继续探索符合市场规律的特色活动,达到凝聚职工的目的。
4.建立长效机制。建立运行机制,将工会的建设纳入党建质量体系,全程控制;建立考核机制,将日常考核和年终考核相结合,形成对工会主席、对职工之家量化的考核体系;建立激励机制,鼓励工会干部成为工运专家;建立权益维护机制,搭建维权体系框架,为职工权益维护提供制度保障。_sd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