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争专区全国创争在行动地方创争活动创争活动在基层学习型组织知识型职工研究与探索农民工亲稳舆论职工福利创新案例
当前位置:主页>研究与探索>文章内容
浅议国内高校技术创新与知识产权保护
来源:指导小组 作者: 发布时间:2006-06-29 (阅读次数:

摘要:
本文在论述了技术创新内涵、高等院校在国内技术创新体系中重要地位的基础上。探讨了高等院校在技术创新过程中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加入WTO这一形势,提出了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搞好高校技术创新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
中国 高校 技术创新 知识产权保护

根据经济学家熊彼特1912年出版的《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对于“创新理论(1nnovation theory)”的描述,所谓创新就是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具体包括以下5种情况:①采用一种新的产品;②采用一种新的生产方式;③开辟一个新市场;④掠取或控制原材料或半制成品的一种新的供应来源;⑤实现任何一种工业的新的组织。由此可见,以上5项创新内容的实现,主要依靠的对象应该是产业实体,同时新产品的开发、新的生产方式的采用又是一个需要广泛协作的系统工程。高等院校和研究院所也是技术创新的重要力量。特别是我国,由于过去计划经济体制的制约,研产分离,条块分割,使得企业自身技术力量严重不足,R&D经费投入十分有限,要想在遵守wm有关规则基础上搞好国内技术创新,高等院校参加企业技术创新活动越发显得重要。   
一、高校是我国技术创新体系中的重要力量   
1.高等院校参与企业技术创新为技术创新的特点所决定   
在世界范围内,技术创新的主体是企业。但人类已经进入新经济时代,科学技术进步的程度与产业发展日新月异,使得高等院校同企业的联系越来越密切。技术创新不仅涉及企业内部的研究、开发、生产、经营、销售,并且涉及外部力量、市场状况、社会环境等事项,是包容技术、经济、社会三大因素的复杂系统工程,因而技术创新活动具有与企业内部状况和外部相关环境相互适应、协调发展的特点。这种协调性的一个重要方面即表现在企业与研究单位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上。   
高等院校具有学科齐全、科学技术人才众多、对外交流广泛等优势,是企业技术创新的重要依靠力量;同时高等院校还积存并正在开发大量的具有应用前景的科技成果,并形成了一批专利技术。将高校的专利发明和科技成果转让给企业,是推动我国企业技术创新的重要途径。   
据资料统计:发达国家技术创新活动的主力军在企业,专利技术总数的60%由企业所拥有,而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科技活动的主力军在企业之外,企业占有的专利数量不到30%。虽经改革开放推进了科技体制改革,使得研究开发人员的分布结构正逐步向以企业为主体的合理化方向转化,但并没有使传统企业的科技力量得到多大加强,因此从根本上改变现存的状态还需要一个过程。为了弥补我国企业技术创新体系不够健全、技术力量严重不足的现状,其中一个重要的措施就是组织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同企业实行有效的科技联合。   
2.高等院校肩负着技术创新的重要使命   
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0CED)在1996年报告中曾经提出国家创新体系的概念,指出:“国家创新体系是政府、企业、大学、研究院所、中介机构等,为了一系列共同的社会和经济目标,通过建设性的相互作用而构成的机构网络,其主要活动是启发、引进、改造与扩散新技术,创新是这个体系变化和发展的根本动力。”从以上论述中可以看出,大学在整个国家的创新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是知识创新的主体,是技术创新的重要力量。   
在我国,要发挥高等院校在企业技术创新中的作用,最根本的还是要走产—学—研—金相结合的道路。这就要求高等院校一方面必须密切同企业的合作,组织技术力量积极参与企业的技术研究,开发新产品、新工艺。另一方面,高等院校在进行基础理论研究的过程中,也要根据市场的需求大力开展应用性研究,注意提高科技成果产业化的成熟程度,满足企业对于新技术和新产品的迫切需求。   
二、高校的技术创新与知识产权保护   
技术创新与知识产权密切相关,技术创新过程本身即有可能成为知识产权的创造过程。因此,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定会推动高校技术创新事业的健康发展。   
1.知识产权与技术创新的关系   
技术创新与构成知识产权基础的发明创造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它们的共性都是一种创造性活动,目的都在于获取创造性成果;但获得知识产权的发明创造更强调技术方案本身。按照我国专利法实施细则的规定:获得专利的发明创造技术必须同时具备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其中申请“发明”专利的发明创造是指对产品、方法或者其改进所提出的新的技术方案,申请“实用新型”专利的发明创造是指对产品的形状、构造或者其结合所提出的适于实用的新的技术方案。正是这个原因使得专利技术的实施率一直处于较低的水平。技术创新则包括发明创造以及首次将其引入生产体系,制造出市场需要的商品,从而获取利润,包括开辟新市场或构建新的企业组织等在内。可见技术创新不仅包括发明创造的做出,而且包括其向产品化、商品化转化的整个过程,狭义的技术创新始于技术构思、做出方案,终于其在商业上的首次应用。由此也不难看出,技术创新比发明创造对社会的技术进步具有更大的促进价值。    2.知识产权保护是使技术创新活动健康发展的重要环节   
技术创新的直接成果是产生新的发明创造,即开发出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这些新的发明创造,应用到生产领域,才能产生经济效益。在此过程中必须给知识产权以足够的保护。只有这样,做出发明创造的单位和个人才有可能得到经济补偿,实现其创造价值。因而各类科技创新成果能否作为知识产权得到保护,是技术创新活动能否健康、持续、有效进行的重要环节。   
技术创新具有“高投入性”、“不确定性”和“高风险性”的特征。在此情况下,高校技术创新产生的知识产权如得不到有效的保护,则势必造成高校无形资产的巨大损失,而且还将严重挫伤科技人员从事技术创新的积极性,对高校技术创新活动产生不利影响。为此,要使技术创新得到健康发展,必须加大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以保护高校知识产权不受侵害,防止高校无形资产流失。  
 3.高校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现状   
自教育部颁发了高等院校知识产权保护条例之后,高等院校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有了一些进步。一些全国重点高校的领导对知识产权工作给与了一定的重视,建立知识产权专项申请和奖励资金,适度加强了专利管理,使得高校的专利申请量有所上升。但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以下3个方面:   
(1)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有待于进一步增强。在一些高校中,知识产权工作宣传不到位,使得部分领导和教师对其保护重要性没有引起足够重视。这种无形资产不像资金和固定资产那样显而易见,往往容易被忽略,缺乏应有的措施加以重点保护。   
(2)工作机构不够健全,缺乏必要的规章制度。教育部颁发的高校知识产权保护条例明确指出;“高等院校应建立知识产权办公会议制度,逐步建立健全知识产权工作机构。”从全国看,相当一些高校没有工作机构,仅有一些重点高校设立了知识产权办公室,多数是科技处兼管知识产权工作,日常工作遇到问题就事论事,缺乏严格精细的管理。   
(3)与知识产权工作有关的政策不落实。日常管理工作中体现不出专利成果的重要;专利技术的实施和一般成果的转让所获得的收入基本相同,专利侵权案件得不到妥善处理,造成申不申请知识产权保护都一样;专利申请尚需一定的费用,办理相应手续耗费时问;缺少对教师做出创造发明、申请专利的有效激励机制,专利成果没有与教师的工资、奖金、晋升职务等直接挂钩。   
三、强化高等院校技术创新和知识产权保护的有效措施   
在社会技术进步工作中假如没有创新,实施他人的专利必然要支付高额的技术引进费用;同样有了发明创造却未能获得有效保护,有可能同样遭受巨大损失。高等院校能够产生大量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成果,同时也有能力将其应用到生产实际中去,形成完善的技术创新体系,因此必须采取适当措施,推动高等院校技术创新与知识产权工作的发展。   
(1)重新认识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重要性。知识产权保护的成效取决于高校领导的重视程度。必须清醒意识到,发明创造不保护就是资产方面的一种流失,专利技术不实施就是资源的浪费。知识产权与技术创新密切相关,知识产权只有得到有效保护,才会促进技术创新活动的健康发展,使高校作为技术创新重要力量的功能得到充分发挥。因此,高校领导要把知识产权保护当成科研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思想上给予高度重视。   
(2)要建立健全知识产权保护的工作机构及办公会议制度,掌握此类工作的发展态势,经常有针对性地研究相关问题,建立必要的知识产权保护的管理规章制度,对与知识产权工作有关的各项工作要严格管理。   
(3)强化广大教师、科技人员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要在教学、科研人员中普及知识产权保护教育,使他们掌握专利法、技术合同法、著作权法、保密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尤其是中国加入WTO后的今天,更要使全体科研人员了解和掌握有关知识产权保护的国际公约,这样,才会使他们在技术创新活动中不仅能依法维护学校的利益,保护学校的无形资产不受损失,而且也能依法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4)制定出有利于培育和保护知识产权的政策。不管是评价单位、评价个人、评价科研项目,都要把专利作为其中的一个重要指标。要将科研人员获得专利的数量与其职务晋升、工作量计算、效益工资、酬金提取等涉及个人切身利益的各项待遇直接挂钩,要对于获得较多专利的基层单位和个人给予重奖。   
(5)政府及单位要加大对知识产权保护的经费投入。经费不足是限制专利申请的主要原因之一。如果政府在各科研项目的经费预算中允许这笔费用列支,高校申请专利的数量将会有所增加。另外,各高校亦应建立自己的专项基金,适度支持单位的职务发明申请专利。在这方面,国家有关部门已给予高度重视,如在实施“863”计划中,研究人员要申请专利,尤其国外申请专利,费用另外提供,不必从研究经费中开支。   
总之,只有高校知识产权得到充分保护之后,才能更加充分地调动广大科研人员从事技术创新活动的积极性,做出更多的发明创造,从而促进高校的技术创新活动健康发展,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和科技进步做出更大贡献。
(YT)


上一篇:当代科技人才素质研究   下一篇:把党建溶入到企业发展中去
[收藏] [推荐] [评论(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用户名: 新注册) 密码: 匿名评论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250字,需审核后才会公布,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
§最新评论
热点文章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 |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中共中央组织部 |中共中央宣传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中国年鉴 |中国国情 |亲稳舆论 |国家礼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