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型企业是90年代由国外传入我国的,自江泽民同志提出“创建学习型社会”以来,“学习型组织”迅速成为中国企业界关注的热点,创建学习型企业正在中国如火如荼的开展。大家在创建过程中容易迷惑的一个问题就是:企业文化与创建学习型企业之间是什么关系?当前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主要有三种:一种观点认为是递进关系,即企业文化是创建学习型企业的平台,只有在企业文化建设有了一定基础后,才能开展学习型企业的创建活动;第二种观点认为是包涵关系,即企业文化包涵学习型企业的创建,认为学习型企业是学习型文化,隶属于企业文化范畴;第三种观点认为是平行关系,就象铁轨一样并行,没有交叉,也没有必然联系。笔者认为:企业文化和学习型企业都是一种现代科学管理理论,两者既有共性又有个性,既不能把两者融合在一起,也不能分割开来,是相互平行而又相互包容的。企业文化和学习型企业的落脚点都是加强和促进企业管理,只是管理形式和手段不同,也就是说只是运用不同的方式方法来管理企业,最终达到提升企业管理水平,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目的,两者相比,学习型企业境界更高,发展潜力更大。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管理中,逐渐形成、确立并根植于员工意识中的价值观念、企业精神、经营理念、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的总和。
企业文化强调的是精神+制度,即用核心理念、管理理念、经营理念、生产理念、质量理念等各种理念来统领员工的思想和行为,通过理念渗透、行为养成、制度规范来管理企业。企业文化既是对企业建立以来文化的概括总结和提炼,也为企业今后发展提供了理念指导。由此可以看出企业文化通过固有的文化模式影响人的意识和行为,使人的意识和行为朝着有利于企业的管理和发展的方向转变。
企业文化是一种外向型文化,外在的、显现的东西比较多,有利于展示企业形象。企业文化建设的主要途径是理念渗透、行为养成、制度规范。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策划、设计,因此越是具有强烈的、鲜明个性的企业文化越能在市场大潮中立于不败之地,同时也极有利于影响和约束员工的行为。
虽然企业文化是比较先进的管理理论,但是它的强制性成分比较多,它的发展也是有顶端的。从某种意义上说企业文化是企业家文化,是管理者文化,用一个人的思想或少数人的思想来统一所有人的思想和行为,毕竟有其局限性,比如它在发展人的个性方面显得较弱。另外,企业文化有一定的外在形式,可以模仿与学习,并通过一定的形式移植到企业当中。因此必须在实践中不断地完善、修正,把不利于企业发展、不适应客观市场变化的东西及时修正完善过来。
学习型企业是以共同愿景为基础,团队学习为特征,学习十激励为模式,实现持久发展为目的的管理理论。学习型企业强调的是思考+超越,强调“习”大于“学”,即通过学习这个手段,促进全员系统思考,使学习后产生新的观念、新的行为,产生变革的力量。在工作中超越自己,实现自我。学习型企业整合了全员的思维,使团队的智慧和信息得以充分的交流和共享,形成1+1>2的效果,强调集体智商大于个体智商的总和。
学习型企业尊重人的个性发展,更容易调动个人积极性和能动性,给个人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学习型企业倡导活出生命的本质,使员工真正领悟“生命的意义在于不断地追求,个人的价值在于事业的成功”。
学习型企业重点也是抓理念渗透、行为养成和制度规范。这里的理念渗透是指学习的理念,行为养成是学习的行为养成,制度规范是指学习制度和促进学习的激励制度的规范,学习型企业所说的理念、行为和制度更强调主观,更强调自我。通过这些学习理念的渗透,转变个人的行为,进一步思考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不断的改进,从而达到加强管理,提升企业的管理档次。
相对于企业文化而言:学习型企业内在的东西比较多,基本的变革力量在内部、变化也企业内部。学习型企业的魅力之所在就是发展无止境的,它也是不能随意模仿的,因此说学习型企业比企业文化的层次更高一些。
(Y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