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理论考试第一却在技师竞聘中名落孙山
两个月前,山东胜利油田孤东三采中心发文,公开竞聘责任技师和能工巧将。文件规定考核分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两大部分,其中,理论成绩占总分的40%,实际操作占总分的60%。6个责任技师和能工巧将的名额吸引了60多人前来报名竞聘,最后确定40多人参加角逐。 注聚三队的郭振华经过紧张的准备工作后,似乎成竹在胸,1000多道理论题竟然背得滚瓜烂熟。在理论考试中,他以98分的成绩高居榜首。 然而,让他始料不及的是,在现场操作考核中,由于他没有在规定时间内排除“故障”,操作考核只得了60多分,分数居中游偏下,综合分排在20名左右。最终,他与责任技师和能工巧匠擦肩而过。 事后,他沮丧地说:“我理论考试分数最高,现场排除故障题操作要领也背得很熟,但故障就是排除不了,排除故障的时间也不够。看来我是没有学到点子上。”负责这次考核的杨诗玉在解释他最终落选原因时说:“因为我们选的是责任技师和能工巧匠,因此,要看综合能力,有无绝技、绝活和解决现场实际问题的能力至关重要。” 就在郭振华参加理论考试的同时,采油一矿员工刘春东在理论考试中,不仅没有按书上给出的“标准答案”答题,而且还注明了不按“标准答案”答题的理由,并根据他的理解作了回答。他与众不同的答题风格和答案,引起众人瞩目。老师在阅卷时,不但没有扣分,反而加分。队干部多次在会议上表扬有见解、有胆识,员工们也对他刮目相看。为此他声名大振,在责任技师竞聘中拔得头筹。
【笔者评说】用于实践的知识才是助人成长的力量 万事始于学。只有通过学习,才能做好甚至创造性地做好应该做的事情。尽管我们的员工都已懂得了学习知识的重要性,然而却有许多人没有学会学习,没有将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从上面的事件中看到,郭振华书本知识学得扎实,但却没有体现在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提高上;刘春东学中思考,不死搬教条,还敢于提出质疑,用自己的理解完成考题,达到目标。显然,前者应聘的失败和后者应聘的成功都从不同的视角带给员工更多的思考和启示。 我们曾常说一句话:知识就是力量。可我们在生活中也常看到一种事实:有些看似饱读诗书、学富五车的人却在工作上难有建树,甚至难以胜任;而有些看似学历不高、能力有限的人却把工作干得有声有色,让人喝彩。这究竟是为何?对那些拥有高深知识的人,知识怎么就不是力量了? 其实,用创新思维挑战传统思维,我们就不难看出,并不是所有的知识都是力量,只有用于实践并创造绩效的知识才是力量,才是推动我们成长的真正动力。古人曾说: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实际就是强调学了知识要及时在实践中运用的道理;把“学习”一词拆开看,“学”重在吸纳理论,“习”重在用于实践。只有学以致用,我们才能在学用相长中获得自身的成长。 因此,要想让自己在学习中获得强大的成长力,那就必须让自己的学习有效,而有效的学习必须是从实践中来,是理论知识在实践中的成功使用。如果你不能将学到的知识用于实践中,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那么,学再多的知识充其量只不过是获取了更多的信息而已。 眼下,我国正在创建学习型社会、建设创新型国家,对于我们一线员工来说,遇到的大多是新情况、新问题,只有善于学习、勤于思考,提高动手实践能力,培养自己的创新思维和研究能力,才能积攒更多成长的力量、成功的本钱,缩短走向成功的进程。
(y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