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六大将“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列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建设学习型社区,是面对新世纪新科技革命和知识经济、信息社会快速发展的新形势,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建设现代化社会的重要内容,是在社区建设中体现“三个代表”要求的基本方法,也是提高市民综合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的有效途径。 一、充分认识建设学习型社区的意义 学习型社区是指以社区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组织为基础,能够满足社区成员学习基本权利和终身学习需求,从而促进社会成员素质和生活质量提高,以及社区可持续发展而创建的一种新型社区。社区是城市的一个基础层面,推进学习型社区建设,提升居民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建设学习型社区,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客观要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是坚持执政为民。因此,执政为民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推进学习型社区建设,坚持以人为本,以提高人的素质和地区文明程度为指导思想,体现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从根本上讲,建设学习型社区,在发展生产力中将起到重要载体的作用,在发展先进文化中将起到“传播器”的作用,在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中将起到桥梁的作用。其次,建设学习型社区,是实现“大泉州发展战略”,“五年再造一个鲤城”,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中部科工贸文化旅游城市,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奋斗目标的重要保障。这一奋斗目标要得到顺利实施,必须要有密集的智力和科技支撑,要有良好的发展环境,要有较高的市民素质做保障。建设学习型社区,就是做好这种保障工作的有力措施。再次,建设学习型社区,是提升社区工作水平的有效手段。面对新的历史任务,社区必须加强学习,同时在推进学习型社区建设中发挥应有的作用,这样才能为发展和创新社区工作提供新的动力。 二、建设好学习型社区的对策和建议 要如何不断将建设学习型社区的工作引向深入,以提高社区居民生活质量,提高社区居民文化品位和提高居民综合素质呢?
1、应建立健全学习型社区推进委员会,解决好领导管理体制问题。为确保建设学习型社区工作正常开展,必须建立起高效的工作运行机制。建设学习型社区,改革社区管理体制和运作是基本前提,原有的政府派出机构要扮演动员和指导的角色,而不是包办代替,是代表整体社区的利益与社区中的单位、团体和个人进行协商和协调,所以,最好的管理体制是成立学习型社区推进委员会,负责学习型社区的规划、动员、调配、协调和评价等工作,并在整体社区发展中反映学习型社区的诉求,整合社区建设的各方面工作,特别是在提升居民的社区意识和参与感上发挥主导作用。
2、进一步加大宣传,更新思想观念,使创建学习型社区的活动成为广大干部群众的自觉行动。要进一步加大宣传。学习型社区的特征包括学习意识普遍化、学习行为终身化、学习体系社会化、学习方式科学化等方面。在实践操作上,学习型社区有三个层面的含义。第一是在宏观层面上,应形成一种良好的社区氛围,使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的观念得到广泛的普及和认同,同时社区内发展和完善各种教育活动的条件与设施,为社区成员的终身学习提供各种便利,保障和满足社区成员的学习基本权利和终身学习的需求,使人人学习机会均等、人人有学习愿望、处处有学习场所、事事有学习机会。第二是在组织层面上,社区视学习为组织的生命源泉,社区的各级组织,如企业、机关和事业单位、街道、楼组乃至家庭,都积极推动学习活动在本组织内的开展,形成学习型的组织。第三是在个体层面上,要求社区的每个成员都自觉地将终身学习作为一生的实践活动。学习,特别是持续不断的学习将成为每个社区居民生活方式的选择,学习将贯穿人的生命过程的始终。要着重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更新学习观念,提升学习理念,使政府的推动学习逐步过渡到群众的自主学习。一要树立实现现代化首先应实现人的现代化的理念。社会的现代化源于人的现代化,加强学习,才能使人得到全面发展。二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要能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环境的变化,必须不断进行知识更新,终身学习。三要树立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的理念。把学习引入工作,使学习与工作有机结合,使学习成为创新发展、开创各项工作新局面的动力。总之,要通过广泛深入的宣传发动,提升学习理念,引导和培育社区成员确立“学习是生存与发展的第一需要”、“人人学习、时时学习、处处学习、终身学习”和“通过学习改变观念、改变行为、改变命运”等理念,使学习成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不断提高自身素质、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3、进一步创新活动载体,完善网络,吸引更多的人群参加到建设学习型社区的活动中来。吸引更多的人群参与到建设学习型社区的活动中来,必须注重载体的运用。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原有的活动载体,继续开展评选各类学习型组织、举办经验交流会和学习成果展示等活动,并使之不断完善,扩大覆盖面,形成具有体育馆地区特色的建设学习型社区活动的亮点和品牌。另一方面,要不断创新,精心设计灵活多样、切合实际、满足各个层面人群学习需求、能够体现时代性、创造性的新载体。同时,要注重总结经验、发现典型,把群众中好的创意发掘出来,及时加以引导和推广不断激发广大群众参与的积极性。首先要发挥辖区各类文化教育设施的载体功能。充分整合利用辖区教育资源,发挥社区党校、团校、人口学校、家庭学校、中小学幼儿园校园、老年学校、市民法律学校、外来人口学校、青年人才培训基地、国防教育基地等的主阵地作用,建立和完善社区教育中心或社区学校,让市民接受各种智能、技能、体能方面的教育培训。加强与驻区的图书馆、展览馆、文化馆、少年宫、艺术中心、影剧院、公园等文化教育部门的联系,发挥资源优势。同时,办好社区的文体中心、文化活动站、星光计划老年之家、儿童早期教育资源中心、图书室、健身公园等基层学习活动场所,对各类学习活动阵地的利用,要统筹规划,有专人负责,有系统的内容,要列出日程安排,要建立规章制度,满足社区成员的多种学习需求。 二是要开展社区教育活动,巩固和发展市民教育成果。从社区群众的需要出发,充分利用社区教育资源,依托社区党校、团校、家庭学校、劳动培训学校、妇女学校、老年学校、市民法律学校、外来人口学校等教育基地,结合社区实际,通过开设社区教育讲坛、建立师资库、举办学习研讨会等多种形式,对社区老年人、失业人员、青少年、外来务工经商人员、残疾人等不同群体进行多类别、多层次教育培训,不断充实学习内容,引导社区成员学习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法律、卫生、家政、生活等各类知识,使社区成员参训率逐年提高。培育和壮大社区教育队伍,建立和完善社区教育师资库,建设一支由热心社区教育的干部、党员、教师、医生、律师和离退休人员等组成的社区教育骨干队伍,提高师资水平,规范授课内容,加强教材建设,建立对市民学校的评估、奖励机制,健全定期督导评估、教学成果展示、开展教研活动等制度,扩大全民学习的覆盖面,夯实人人皆学的社会基础。 三是要创设富于特色的主题活动。围绕建设学习型社区、学习型楼院(小区、居委会、社团)、学习型家庭的主题,结合科教、文化、体育、卫生、环保、法律六进社区,以“全民读书”为重要载体,根据社区成员不同的年龄结构、文化层次和实际需要,围绕新“四学”(学英语、学电脑、学普通话、学科技知识)活动,组织开展居民读书活动、读书月、交流读后感、诗歌朗诵、演讲展示、好书共赏等喜闻乐见的学习实践活动,向广大居民介绍和推荐新书好书,适时举办“学习节”、评选“学习之星”、读书报告会、知识竞赛等活动,因势利导,将居民读书活动引向深入,不断提高社区居民道德素质、文化品位和生活质量。 四是要利用宣传媒体和网络技术拓展学习途径。充分利用社区宣传栏、黑板报、简报、内部信息刊物等媒体,开展创建学习型社区重要意义的宣传。引导社区成员确立终身学习的先进理念,倡扬人人学习、时时学习、实现自身全面发展的学习精神。各街道要通过组织信息员队伍,形成网络,使社区各行业、各层次、各年龄段的人员共享学习资源,通过不断完善载体,实现学习内容和形式的创新,努力形成生活学习化,学习生活化,人人是学习之人,处处是学习之所的学习型社区氛围。 4、加强资源整合,进一步拓宽学习内容,使建设学习型社区工作更深入、更扎实。要加强资源整合。充分发挥驻街、居社区教育专职干部的作用,把使用、培养和要求结合起来,吸纳社会有专长的人才,建立和充实区、街道、社区居委会的三级人才资源库。不断壮大志愿者队伍,各街道都要有一支兼专职相结合的创建学习型社区的工作者队伍。加强创建学习型社区的设施建设,必须搞好市民学校、星光计划老年之家、文化活动站、全民健身点等有关设施的建设,要发动有关部门加大投入,提倡驻街单位捐资助学,要新建和改扩建社区的学习教育设施,挖掘和善用社区一切学习资源,形成完善的硬件学习网络,提供和保障社区居民充分的学习机会和途径,为创建学习型社区创造良好条件 在学习内容上,一是要紧贴工作。坚持为社区党建、社区建设和促进地区三个文明建设发展的大局服务,为推动各部门的工作和事业发展服务。不仅要注重学习,更要注重实践,努力做到学以致用、学有所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使创建活动更富活力和生命力。二是要紧贴生活。学习型社区一个重要的理念就是“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生活”。要把握居民群众追求新生活的愿望和需求,精心设计充满生活色彩、富有生活气息、融合群众生活的活动,引导居民群众提高生活质量和水平。三是要紧贴群众。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促进群众生活质量和水平的提高,是我们创建学习型社区的根本目的。全体社会成员是改革发展的主体力量,也是我们建设学习型社区的主体力量。所以不能把群众当成被动接收的对象,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高度重视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把普及与提高有机结合起来,激发群众的学习热情,提高学习力和创造力,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充分发动社区群众,共同把建设学习型社区的工作做好。 (Y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