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席工人”不应仅仅是待遇 |
来源:工人日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07-04-09 (阅读次数:
)
|
|
“首席工人制”已经算不得新闻,许多地方和企业都在推行。今年沈阳推行这项制度,确定了“关键工种、关键岗位、关键工序”的设置,这就有新意了。 “首席工人”是对一个人技术技能的评价与肯定,能够享受物质和精神奖励相结合的双重激励。但它不仅仅是一种荣誉和待遇,更是一份工作与责任。因此,怎样设置和看待“首席工人”岗位,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如果只要技术好、技能强,就能冠以“首席工人”称谓,恐有过多过滥之嫌。况且,“首席工人”也不能与技术能手、技术标兵等量齐观,除了荣誉与待遇,应该更显重要与关键,有更明确的岗位责任。 在企业的关键工种、关键岗位、关键工序的技术密集点上设置“首席工人”,显然赋予了一种责任,他不仅要在本工种的各项技术指标中居首,而且应该能够解决工种内比较复杂的技术问题,在消化吸收新技术、新设备、新装置中发挥攻关作用,在技术革新创造中成为带头人。这样的要求很高,也因此才堪称“首席”。 “首席工人”不能搞终身制。技术退步了,落后了,就应该退出“首席”,让位于新人。对于“首席工人”实行动态命名、管理,才有利于新人辈出,有利于技术创新、进步。 由动态管理说到“首席工人”待遇。有的企业推行“首席工人制”,明确比照行政职务级别给予岗位津贴。尽管这样做能够给人“‘蓝领’享受‘白领’待遇”的印象和感觉,但依然未能脱离“官本位”的影子,未必是正确导向。高级蓝领依然是蓝领,蓝领并不比白领低,甚至可以有更好的待遇,何必“比照”白领或干部?企业都在逐步淡化行政级别,为什么还要“比照”呢? “首席工人制”的推行,不仅是对技术好、技能强的工人的评价和肯定,还应该是对一线工人、技术人才的尊重与褒扬,应该成为企业运行机制的必要组成部分。在关键工种、关键岗位、关键工序,惟“首席工人”是关键人物,白领是无法替代的,这才是“首席工人制”的本来意义。 (YX)
|
上一篇:解决农民工问题需要制度创新 下一篇:专家建议尽快实施企业人才优先开发战略 |
|
[ 收藏]
[ 推荐]
[ 评论(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