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鼓”攀上世界风机“金字塔”的经验是: 咬定创新不放松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对于一个企业而言,创新更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能够立足进而持续发展的动力之源。”沈阳鼓风机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苏永强如是说。这也是他们成功的体会。
整体铣制三元闭式叶轮,是居于世界风机研发“金字塔”顶端的产品,将在未来成为大乙烯等重大装备设备中的“心脏”部分。我国企业曾经尝试向国外跨国公司引进这项技术,但是得到的回答是:“中国人无论出多少钱,这个技术我们都不卖。”为冲破国外的技术封锁,沈鼓人选择了自主研发,将机床调试刀具选择、程序编制等统统纳入研发和攻关序列,并且从图纸设计到机床调试、甚至是一个零部件都从零做起反复实验达到最佳效果。最终,他们自主研发的整体铣制三元闭式叶轮创造出加工效率的世界之最。“沈鼓”因此成为世界上第二家掌握三元闭式叶轮整体铣制加工工艺的企业。
为适应市场竞争需要,沈鼓集团相继开发了数十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新技术。1999年,沈鼓集团设计开发的裂解气压缩机和丙烯压缩机“两机”在大庆石化公司试车成功,日产乙烯1450吨,产品合格率百分之百。2000年,沈鼓集团又承接了上海金山石化年产36万吨乙烯裂解气压缩机组研制任务,2002年一次试车成功并投料生产,其生产周期比国外厂商至少缩短半年时间。今年4月,从茂名石化又传来消息:沈鼓集团开发的我国石化工业中国产最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64万吨裂解气压缩机组,连续安全稳定运转6个月,累计生产乙烯40多万吨,实现销售收入超过100亿元。
进入21世纪,沈鼓以建立国家级技术中心和辽宁首家博士后工作站为依托,先后在西安交通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东北大学和浙江大学等国内名牌大学建立了技术分中心,构建起多层次、跨地区的技术创新体系。借助院校不同技术优势,对离心压缩机技术进行上百项集成创新,最终形成了国际先进、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以产品的稳定性举例,压缩机转子振动值的国际标准是不超过0.25毫米,而“沈鼓”做到了0.015毫米以内。以产品的可靠性举例,大型压缩机的国际标准是3年免维护,而“沈鼓”做到了5年免维护。经过实战考验,从乙烯装置国产化中受益的国家重点企业纷纷对“沈鼓”产品竖起了大拇指。上海石化公司有关负责人评价“沈鼓”的产品已超过国外同类产品先进水平,国产压缩机替代进口大有希望。
作为国内领军企业,“沈鼓”对自己的发展有更高的要求。用标准占领产业之巅,已成为“沈鼓”创新发展的新目标。得标准者得天下,谁起草产品标准,就等于占领了行业技术的最高峰,就必然拥有市场竞争的主动权。目前,“沈鼓”的乙烯装置正向大型、节能、高可靠性方向发展。已经在中国石化行业、冶金行业上百个第一套压缩机装置上镌刻了“沈鼓制造”的沈阳鼓风机集团,又开始在大型压缩机组设计制造领域加速跑。随着企业整体搬迁重组、改造升级,作为中国最大的通用机械装备制造基地,“沈鼓”自主创新正在步入新境界。
沈阳鼓风机集团正是开展了技术创新活动,全面提升了企业核心竞争力,该企业获得了国家重工技术装备国产化贡献奖和“中国机械500强”等称号,成为首批“全国机械工业现代化管理企业”。
(H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