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女”读书 ――—记宜昌银监分局女子读书会
“天下的女人,假若除去经济原因想读书但无钱读书的女子,可分成读书和不读书两大类”。“淑女必书女”。这是女作家毕淑敏女士的散文《淑女书女》的开篇和结尾。从毕女士看似不经意的侃侃而谈之中,宜昌银监分局十九位姐妹们寻觅到心仪的美称—“书女”,从此,分局男同胞对她们以“书女”尊称,她们也就欣然地以“书女”自居。 或许,更让“书女”们引以为自豪的是她们簇拥在一个书香浓浓的团队里,那就是“宜昌银监分局女子读书会”。这是一个由分局工会女职工委员会倡导成立的,以分局19位女职工为主体的群众学习型组织。受全体女职工的推举,分局工会女职工委员会主任付用清当选为首届女子读书会会长,另两位女工委员聂旭春、余愫同时荣任读书会理事。在分局“创争”活动领导小组的指导下,女子读书会采取多种形式引导“书女”进行系统思考,建立共同愿景,完成自我超越,通过一系列读书活动帮助“书女”实践“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并推动宜昌银监分局“创争”活动的蓬勃开展。 书女们联手组会,将读书的喜好汇成共同愿景,在团队组织下交流共享。 这原本就是一群高学历、高职称的女性。研究生学历2人,大专以上学历16人;高师职称2人,中级以上职称13人。在宜昌银监分局,尽管女职工人数占比不到1/4,但高学历、高职称占比却接近1/2。然而,高学历、高职称并不能简单等同于高素质,个人喜爱读书也并不代表团队学习力,要想使“书女”们结成团结互助、积极向上、紧跟时代和勇于创新的学习型团队,还有一个相当长的历练过程。 2003年12月31日,宜昌银监分局组建成立,也就是在当天的全局员工大会上,分局党委书记唐昌春同志提出要将分局建设成为“学习进取型”机关。是啊,面对着宜昌辖内人手少、任务重、要求高的监管工作局面,领导者最先感受到肩上担子的沉重。2004年,工会女职工委员会积极响应号召,在全省率先成立群众性学习组织-“女子读书会”,并以“三八”女子读书座谈会拉开了宜昌银监分局女子读书活动的帷幕。 3月5日,在三国古城当阳长坂坡,分局全体女职工济济一堂,举办了“书香缕缕”读书座谈会。昔日硝烟弥漫的三国古战场,今日书香阵阵。分局副局长、工会主席陈萍《淑女书女》读书心得成为座谈会的开篇,她娓娓讲述了女人为什么要读书、怎样读书以及书籍给女人带来的快乐,文章的秀美、读者的心得引起了书女们的共鸣,那些平时一丝不苟、严格执法的姐妹们此刻个个春风满面,倾心地向姐妹们推荐也曾感动过自己的一本好书、一篇好文章或好刊物,她们或温婉娴雅、行云流水,或慷慨激昂、文采飞扬,座谈会以女工主任付用清的《太阳每天都是新的》激情演讲收尾。《没有任何借口》、《把信送给加西亚》、《心态决定命运》等书受到了大家一致推崇。整个座谈会气氛愉悦而热烈,受书女们的感染,不仅与会领导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就连应邀参会的男嘉宾也都诙谐地立马表态:“我们要戒烟购书,限酒读书。” 座谈会更使“书女”们实现了自我超越:尽管我们已经具有一定的基础,但时代的发展呼唤我们不断更新观念,业务的创新督促我们不断提高技能,家庭的幸福需要我们不断完善自我。我们一定要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将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在此基础上,分局工会向各科室、监管办事处正式发出《关于开展“姐妹互学”读书活动的通知》,女子读书会也讨论制定了《宜昌银监分局女子读书三年规划》,分局党委给予了高度重视,相应制订了学习激励制度,并在经费和设施上提供了保障。分局女子读书会要求女职工制定年度学习计划,明确个人愿景并进行职业生涯设计,激励她们投身到“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当知识型员工,塑造智慧型女性”的活动中去。 书女中,自然有一位“领头雁”,那就是分局副局长、工会主席陈萍同志。这也是一个对读书学习有点痴情的女性,2004年,她刚完成了对外经贸大学金融学研究生课程学习,又一头扎进银行监管的书堆里。她分管的工作繁杂,监管、党务、财务后勤,日程表总是安排地满满的,休息日加班是家常便饭,但是,稍有空闲,她总是静心读书。在她的办公桌上、家里的书桌、床头柜上,甚至提包里,常常摆放着两支笔,一支黑芯的用来记笔记,一支红芯的用来在书籍、资料上作记号,连读过的报纸也不放过。她自嘲自解:眼睛花了,记忆力也没有了,多划几笔,印象总要深刻些。她,既是分局读书活动的推动者,也是书女们的学习楷模,这个在工会岗位上工作了12年的女领导很快就挑起了监管工作的担子。 在领导的带动下,在制度的约束和政策激励下,书女们的读书热情愈发高涨。面对组建之初人员、办公场所异常紧张的现状,她们在监管一科狭小的办公室一角,腾出三节铁皮柜,建立了微型图书室,昵称“迷你书屋”,书女们既监管银行又兼管图书,乐在其中;书女们还在分局内网上创立“读书之窗”,定期介绍新书、交流读书随笔,收获共享。而今,昔日的“迷你书屋”早已变成宽敞明亮的“音乐书吧”,书籍也由最初的20多本积累到1000多册,书吧仍由书女们掌管,只是那里新添了不少“书男”的足迹,各种主题的“读书沙龙”也渐渐走入了书吧,那里书香浓浓。 书女们用心呼唤,将读书的乐趣传递给众人,在“创争”活动中引领学习。 书女们首先将这缕缕书香传递给全省金融系统的姐妹们。2005年“三八”节前夕,她们向全省银监系统的女职工发出倡议:每天阅读一篇文章,每周阅览一期刊物,每月详读一本书籍,每季交流一次心得。达到“四个一点”,即加强理论学习,让素质更高一点;勤于业务钻研,让能力更强一点;注重自身修养,让气质更雅一点;精心美化生活,让心情更好一点。湖北银监局高荣光副局长见后挥笔疾书:“这是何等深刻的见解,这是何等豪迈的誓言,这是何等奇妙的设计,这是何等潇洒的举动。难道我们不应该从她们的所作所为中悟出点什么吗?”女子读书会的做法和倡议随即在全省推介。 书女们也用团队的力量带动分局的整体活动。2005年4月,书女们向分局全体员工发出了《读书活动倡议书》,倡导全局员工一起来读书,一起来学习,通过读书增长才干,通过读书增强能力,通过读书增添情趣。2005年5月,女子读书会再次向全局员工推荐“十大优秀书目”,并在此基础上开展“优秀阅读心得”评选活动。原本是书女们发起的读书活动,现今受到男士们的踊跃参与,原本是女性聚集的女子读书会,现在也早已不是那么“纯洁”,因为书女们拒绝不了那些“拼命”都要入会的“书男”。评选活动收到读书心得40余篇,书女书男旗鼓相当,各书50%。通过网上投票,评出优秀阅读心得15篇,一时间,一篇篇精彩文章、一幕幕读书趣事,在全局上下广为传诵。 在女子读书会的带动下,分局相继搭建各具特色的学习平台,每个职工都参加了1-3个学习型组织。分局工会成立“学法研讨班”,分局共青团组织“青年论坛”,分局还筹建了计算机升级小组、英语沙龙以及按照地域分片组合的监管办事处联合学习小组等。每年,分局都核定经费鼓励这些学习团体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由此建立起良好的深度汇谈和交流共享机制。2006年“五一”节,“女子读书会”发出邀请,与“学法研讨班”摆开擂台赛,在山清水秀的长阳天柱山脚下,“你问我答”、“妙语连珠”等大型团队游戏引导全分局职工融入到知识的海洋,大家不仅享受到读书的乐趣,更体验到团队精神。 书女们更将这读书之乐渲染到分局每个员工的家庭。2005年底,分局组织“职工家庭读书情况问卷调查”,通过调查发现,全局70%的员工藏书量在1000册以上,80%的员工每月购书在100元以上,90%的员工在业余时间都爱读书。调查交流进一步推进了员工读书的兴趣和热情。分局近三年还开展了十佳“书香人家”评选和职工子女 “希望之星”的表彰活动,通过这些活动营造了家庭读书的氛围,推动了子女学习热情。2005年,陈萍家庭因“这是一个与书籍有缘的家庭,这是一个与校园有情的家庭,这是一个与学习有约的家庭。”被全国妇联命名为全国“学习型”文明家庭标兵户,并在《人民日报》海外版上以《书香人家有情趣》为题,全文刊载事迹材料。这几年,书女妈妈们的孩子也渐渐长大,陆续进入中学和大学学习,似乎是对母亲熏陶和教育的回报,孩子们聪明好学、品学兼优,大多数孩子都考上了重点高中和重点大学,这似乎更是印证了湖北一位教育家的断言:“母亲的素质对孩子的成长起着决定作用。” 书女们更是学以致用,将读书的收获奉献于监管事业,在本职岗位上尽展风采。 读书的魅力让书女们更加从容和完美。2006年上半年,分局非领导职务竞聘,符合基本条件的11位书女厚积薄发、底气十足,巾帼不让须眉,她们从容自信、思维敏捷、文思泉涌、对答如流,获得评委和观摩者由衷的掌声,历经笔试、面试、民主测评,她们囊括了综合评分的冠亚军。本次竞聘,有4位书女晋升到更高层次的管理岗位。书女们也广纳才艺、充满活力。分局成立后,获得全市首届女职工乒乓球赛组织奖、全市首届女子书法比赛二等奖、三等奖。 书女们不仅自己读书、帮助他人读书,更重要的是学以致用,将书中的理论与监管实践紧密结合,分局成立以来,她们收获了累累的学术调研成果。余愫提出的《应关注教育部门贷款的潜在风险》于2005年被银监会监管工作信息第十六期采用,她撰写的《国有商业银行扁平化管理改革效率探讨》刊登在《金融参考》2005年第12期;聂旭春撰写的《保全信贷资产的措施和建议》在《银行与企业》上发表;付用清《银行风险评级在操作实践中的难点及对策》的调研文章,2004年9月在银监会举办的股份制银行评级培训班上交流经验。仅2005年不完全统计,由宜昌银监分局女职工独撰和执笔并在省局级以上刊物发布的信息、调研文章占分局总数的55%。 宜昌银监分局的19位书女,94%都坚守在监管一线岗位,并且近半数的书女们逐渐走上金融机构的主监管员岗位,她们严谨认真的作风和精湛娴熟的技能得到大家的公允。 严谨细致甚至还有点学究气的聂旭春在分局成立之初,由监管科室调入统计信息科。面对新的业务,这个有着高级会计师职称的女性坚持在学习中工作,在工作中学习。两年多来,不仅圆满完成了工作任务,还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她带领科内同志,在全省率先建立三大数据库;实现了省局年度考核零差错;连续两年受到省局通报表扬,并被评为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在此期间,她还完成了华中师范大学经济法专业研究生学习任务,同时也撰写了36篇非现场分析报告和调研文章,其中13篇在省局以上刊物和载体上发表。 性格开朗略显泼辣的付用清是宜昌市商业银行主监管员。她是一个热爱学习、勇于挑战也敢于创新的书女。面对这家风险凸现的法人机构,她把新知识融入在日常监管工作之中,先后帮助宜昌市商业银行完善了公司治理结构、建立了风险防范机制、全面实施了综合治理方案,使这家濒临破产、险些退市的地方商业银行各项监管指标逐步向好的方向转化,连续三年实现了盈利, 注资弥亏取得重大突破,消化了4.3亿元历年亏损,资本充足率逐年提高。 温文尔雅但认真执著的余愫是建行三峡分行的主监管员,面对这个在宜昌辖内最先升格为一级分行的金融机构,她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将激励与处罚相结合,在现场检查中,她坚持原则依法查处,2004年曾给予三峡建行20万元经济处罚,她也曾多次督促三峡建行落实整改意见,对责任人追究到位;在日常监管中,她建立台账,发现风险苗头及时预警和提示。经过近三年的督促与监管,三峡建行依法合规经营意识增强,贷款不良率连续两年保持在1%以下;2005年人均经营利润达15万元以上;风险试评级获得96分。成为宜昌辖内唯一一家省级“良好银行”。 还有中行三峡分行的主监管员代石、农发行三峡分行的主监管员汪奇志、三峡财务公司、葛洲坝财务公司的主监管员冯晓群,以及监管办事处的郑晓兵、王晓玲…… 三年来,书女们捧回了众多的荣誉,她们之中有2人获得湖北银监局巾帼建功标兵称号,有1人成为湖北银监局先进工作者,1人成为省局系统优秀党务工作者,陈萍同志还被中国金融工会命名表彰为全国金融系统“优秀工会干部”。在2006年湖北银监局系统“创争”工作推进会上,宜昌“书女”读书的事迹介绍受到参会代表和领导的高度赞誉。 这是一个优秀的团队,这是一群生长在三峡宜昌,性格鲜明又朝气蓬勃的女性。她们承袭昭君的美丽、屈原的才华,蕴含滔滔江水奔放的性格和巍巍大坝宽阔的胸怀。她们有着一个共同的嗜好,那就是读书。她们用书中的知识不断更新监管理念和监管技能;她们用书中的哲理时时校正做人的准则和处事的风格;她们更用书中传递的正直、善良、上进、豁达感动身边的每一个人。她们还有着一个共同的美称,那就是“书女”。我们真心地祝福“书女们”终身与书相伴,快乐学习、快乐工作、快乐人生!
XJ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