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论坛有三个背景,我们的工作面临三个挑战:
第一个背景,中国改革开放30年,职业培训走过一条有较大曲折但更有成功发展的道路。对我们的挑战是,在总结中国职业培训过五关斩六将的成功经验的同时,能否清醒地看到30年中败走麦城的教训。教训很多,我讲三条:一是经济出现大落时,职业培训特别是技工学校由于暂时需求的减少而急剧萎缩。而一旦经济起飞,人力资源的准备又明显不足,严重滞后。二是在职业培训发展中套用经院式的模式,重理论而忽视实际操作训练,重学制教育,重学历而忽视企业生产需求,忽视就业需求,导致供求严重脱节甚至搞了不少无效培训。三是片面理解市场化运作,政府应负的公共服务职责被推卸,使政策支持、资金保证,基础建设,紧缺人才培养都出现较大空白。特别是这次论坛上中外专家提出的市场信息、培训信息方面的公共服务还有很大差距。对上述教训必须予以高度重视,避免今后重蹈覆辙。
第二个背景,中央人才会议已经召开5年,5年中以技能人才工作的高端带动,使中国职业培训迈上一个新的台阶。对我们的挑战是:5年后的路子怎么走,要树立什么新目标,采取什么新对策。我看有两条:一是要彻底转变中国社会"学而优则仕"、"重学历而轻工匠",进而"重大学教育而轻技工教育"的观念,但这并非短期内能解决的。在我们前进的路上,还不时受到社会观念、制度束缚,甚至是部门的偏见带来的困扰,还必须通过有力的宣传舆论和大量的实践工作来逐步扭转。二是在高技能人才和职业培训工作中,有四个要素:个人、企业、院校、政府。目前,许多地方的政府主导作用开始发挥,学校和培训机构的积极性也很高,国有大型企业集团也有传统优势,但企业特别是民办企业和中小企业的积极性不高,学校与企业的合作才刚刚开始,劳动者个人的积极性也没有充分调动起来。如何使这四个要素的作用都得到充分发挥,并实现有机结合,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大课题,需要下更大功夫。
第三个背景,当前全球性经济危机已初现端倪,国际劳工组织的判断是,全球就业机会将会丧失2000万。对我们的挑战是,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势必冲击到中国就业和职业培训。我们如何应对?职业培训和技能人才工作如何避免出现大落?同时,能否通过我们工作的加强,为保证中国就业的稳定和技能人才队伍的扩大,进而为克服经济危机带来的冲击作出贡献?
(T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