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和谐企业是一项社会工程 |
来源:工人日报 作者:洪嘉祥 发布时间:2007-12-04 (阅读次数:
)
|
|
近年来,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已在全国各地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并在建设和谐社会中发挥了应有的作用。浙江省慈溪市推出的创建和谐企业活动,是对和谐劳动关系创建的深化和拓展,也是推进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载体路径的一项新的探索。
企业是推动经济转型发展的主体力量,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层细胞,也是展现和提升城市文明的重要领域,开展和谐企业创建活动,正是我们着眼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建设效益和谐新慈溪的一项综合性、战略性、长期性、基础性工作,在当前有着规律必然性和现实必要性。
从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看,企业走向和谐发展是一个必然趋势。经济学界把企业组织及其社会责任观的演进分为“股东至上”的原始积累阶段、“一切为了企业”的粗放经营阶段、“主观为了企业、客观惠及社会”的集约发展阶段和“为了本企业、必须为社会”的和谐发展四个阶段。可以说,创建和谐企业是必然趋向。当前,我们有些企业还存在诸多不和谐,主要有劳动用工关系不和谐、安全生产环境不和谐、生产与环保不和谐等。这就需要我们遵循企业发展阶段演进规律,因势利导,促进企业在各个层面与各类利益主体的和谐。
从现代社会治理结构看,企业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石。社会和谐离不开社会细胞的和谐。一方面,现代社会的治理结构的确立,需要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公民“四位一体”,发挥好各自不可替代的作用。企业作为社会治理结构中的重要一环,同样承担着重要职责。既要处理好劳动关系等内部利益关系,实现“小环境”的和谐,又要保持好市场交易、环境保护、依法纳税等各类外部社会关系的协调和谐。另一方面,现代社会治理结构的均衡,需要寻求各治理主体之间的互动与合作,和谐企业创建,就是促进政企互动、上下联动,引导支持企业发挥好“善治”作用的一个有效纽带和结点。
从和谐社会建设内在要求看,和谐企业创建是实现各方利益协调共赢的有效途径。创建和谐企业有利于政府创新管理、转变职能,强化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导向和氛围;有利于企业增进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提高工作效率、降低管理成本,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有利于企业文化和现代商业文明的传播扩散,企业和谐细胞的辐射带动和示范,进一步树立社会正气、弘扬社会道德、增进社会文明;有利于职工尤其是广大外来务工者权益的保护和个人价值的实现,真正走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可见,和谐企业创建在实现各方利益上是根本一致的,可以说是一个目标趋同、多方共赢的载体,完全符合和谐社会建设的内在要求。
我们所说的和谐企业,是指构成企业系统中的各部分和要素处于一种相互协调的平衡发展状态,包括企业内部各个利益主体之间、企业长远利益与员工利益之间的平衡等等。首先是劳动关系和谐。这是和谐企业最基本、最核心的内涵。要依法用工,包括签订劳动合同、执行工时制度和最低工资标准、缴纳职工养老保险、落实安全防护措施,等等。这些都是《劳动法》等法律政策明文规定的内容,是劳动关系和谐的最低要求。如果企业连这些最低要求都做不到,即使企业主积累了再多的财富,也难以得到社会的尊重。要善待员工,为职工利益着想,要培育企业文化,增强职工对企业的认同感与归属感,使企业与员工真正成为利益共同体。其次是企业与自然和谐。就是要既注重节能降耗,发展循环经济,以及集约利用土地,切实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率;又把生态效益置于经济效益之上,自觉承担环保责任,最大限度减少污染排放,自觉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可持续发展路子。第三是企业与社会和谐。企业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承担更多的社会义务和社会责任,培育与社会的和谐关系。
创建和谐企业是一项社会工程,需要社会各方共同参与,共同努力。和谐企业是一个目标。开展和谐活动,目的并不在于创建活动本身,而是重在参与、重在导向,通过这一载体,推动企业和谐程度整体提高,推进和谐社会建设。(作者为中共浙江省慈溪市委书记)
(SD)
|
上一篇:各地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工作述评 下一篇: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 |
|
[ 收藏]
[ 推荐]
[ 评论(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
|
|
|
|
 |
相关文章 |
|
 |
|
|
|
 |
相关推荐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