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报国家科技大奖,一直是高学历、高职称科技工作者的“专利”。有技术创新的工人、推广农业适用技术的农民能不能评奖?在“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科技部副部长程津培表示,从今年开始,国家科技进步奖有重大变化,不唯学历职称,技术工人、技术农民也能摘取国家大奖。 程津培说,国家科技进步奖在应用推广科技成果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目前成果最多、数量最大的国家科技奖项之一。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能够被市场认可的成果越来越多,政府奖励的激励导向应该有所调整。为此,科技进步奖除将科普成果纳入奖励范围之外,还将在创新和推广先进适用技术上做出突出贡献的“小人物”纳入国家科技进步奖。
“科技创新不仅仅是原始性的发明创造,还应包括量大面广的适用技术的创新及推广。”程津培说,科技创新在涉及广大工人农民群众的各行各业无处不在,像桥吊技术、农业大棚和地膜技术等先进适用技术的创新和推广,都对经济和社会发展起到了重大的推动作用。这些一线技术人员,在工作中有许多发明创造,有的已产生了重大影响,但是因资历、学历不够,或者成果的学术水平不高,被排斥在科技奖励之外。“此次对科技进步奖的奖励范围进行改革,突破了以往的成果和人才评价标准,更重要的是有利于激励和引导全民性的科技发明创造。”程津培说。
“对我国产业有重大影响的企业自主技术创新和技术的集成创新也将纳入国家科技进步奖。”程津培说,许多企业在自主创新道路上“披荆斩棘”,推动了行业的技术进步;有些创新在单项指标上可能并不突出,但把各种相关的单项技术创造性地集成起来,形成新的产业技术,可能对行业进步产生重大作用。为这些集成性创新设立相关奖项,也正在考虑酝酿之中。
程津培介绍说,今年中科院的院士评选工作与往年不同,被评价人除了提供论文发表、专利数量等文字材料外,还要陈述自己在该成果形成中的作用以及对学科领域的贡献和影响,以供评委全面准确把握情况。“定量与定性评价有机结合是今后科技评价改革需要关注的重要问题”,程津培说。
科技日报记者 刘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