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争专区全国创争在行动地方创争活动创争活动在基层学习型组织知识型职工研究与探索农民工创争视频工人维权创新案例
当前位置:全国创争总网>全国创争在行动>相关文件>文章内容
人民日报: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08-06-12 (阅读次数:
  6月5日,国务院颁布《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决定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这是在改革开放新时期, 党中央、国务院根据国内外新形势做出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是关系国家前途和民族未来的大事。

  当今世界,知识产权日益成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性资源和国际竞争力的核心要素,知识产权规则国际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也日益加深。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制度的作用,对于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缓解资源环境约束,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具有重要意义。

  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迫切需要。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保护创新者利益;保护创新者利益,必须依靠知识产权制度,形成自主知识产权;在知识产权引导下的创新,将是更加有效的创新。只有通过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全面提高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的能力,才能真正实现建设创新型国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由之路。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经济保持了快速稳定增长,经济发展成就举世瞩目。但是,我国经济发展效益远远低于国际先进水平,经济发展也日益面临着资源、环境的制约。我们必须加快实现经济发展方式从要素驱动型向知识驱动型的转变。要实现这一转变,只有通过不断完善现代知识产权制度,使知识产权真正成为经济增长的要素。

  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是提高国家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举措。知识产权已经成为维护国家利益和经济安全的最重要的战略资源之一,也已成为世界各国经济、科技、文化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只有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大力激励创新,大力创造知识产权,才能不断增强和保持我国的核心竞争力。

  经过多年发展,我国知识产权事业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知识产权制度对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日益突出,但我国知识产权制度仍然不完善。通过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全面完善知识产权制度,让一切创造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新才华充分施展,让一切创新成果得到尊重,已经成为关系国家前途和民族未来的必然选择。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要紧密结合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激励创造、有效运用、依法保护、科学管理。激励创造是基础,积极运用是目的,依法保护是关键,科学管理是保障。

  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是摆在我们面前的迫切任务。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根据本地的具体情况制定和实施与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相配套、相衔接的地方知识产权战略。要加强组织领导,加大投入力度,努力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政策环境、市场环境和舆论环境,确保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确定的各项举措顺利实施。(人民日报评论员) XG


上一篇: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   下一篇:完善机制继续推进实施《全民科学素质纲要》
[收藏] [推荐] [评论(0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用户名: 新注册) 密码: 匿名评论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250字,需审核后才会公布,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
§最新评论
热点文章
·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知识竞(02-22)
·全国“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10-29)
·关于深入开展创建“工人先锋号(09-07)
·关于印发《全国学习型组织、知(10-29)
·关于《全国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创(01-30)
·全国学习型组织、知识型职工评(11-05)
·开展全国工会“职工书屋”建设(01-29)
·学习党的十七大文件知识竞赛10(12-28)
·全总印发关于开展学习宣传贯彻(02-03)
·开展全国“创建学习型组织,争(05-14)
·中央转发加强和改进中央企业党(05-14)
·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6-24)
相关文章
·医卫改革探索“中国道路”(04-09)
·关于实施特别职业培训计划的通(02-04)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01-23)
·关于认真学习宣传贯彻胡锦涛总(10-24)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大战略(09-22)
·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09-22)
·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6-24)
·全总正式印发《关于开展集体协(06-24)
·全民科学素质纲要实施工作办公(06-13)
·完善机制继续推进实施《全民科(06-13)
·人民日报: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建(06-12)
·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06-12)
相关推荐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 |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中共中央组织部 |中共中央宣传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中华职工学习网 |中国特色总网 |中国国情手册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