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争专区全国创争在行动地方创争活动创争活动在基层学习型组织知识型职工研究与探索农民工亲稳舆论职工福利创新案例
当前位置:主页>企业文化>文化名家>文章内容
自主创新与企业发展
来源:网络 作者:金思宇 发布时间:2008-03-25 (阅读次数:

积极推动自主创新 强化品牌文化力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发展战略摆在了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要求把自主创新作为制定“十一五”规划的着力点,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努力提高产业技术水平,加快发展服务业,加强基础产业、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国际竞争力较强的优势企业。
    自主创新的经济学意义就是通过开发出新产品和新服务,获取超额利润而不是平均利润,在竞争中赢得先机。自主创新能够引发源源不断的新思想,而正是这些新思想为生物技术、新农业和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提供了迅速增长的动力。创新是获得竞争优势的决定因素,企业只有在不断的创新活动中才能推动自身发展和社会进步。在这个意义上,创新是企业的生命之所在,是企业持续发展的灵魂。
    创新是一个持续不间断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品牌价值得到不断的提升。通过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强化品牌文化力既是必要的,又是可行的。另一方面,缺少品牌为支撑和导向的自主创新,很难迅速转变为现实的生产力和经济收益。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强化品牌文化力,应从以下方面着手。
    1、牢固树立自主创新意识和创新文化,强化自主创新的信心
    首先,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必须牢固树立自主创新的观念。凯恩斯曾说过“观念可以改变历史的轨迹。”观念的力量是巨大的。观念创新是企业自主创新的灵魂。树立创新意识要具备三种眼光,一是开放外向、放眼世界的眼光,二是与时俱进、动态发展的眼光,三是辩证的眼光。
    其次,要建立以创新为核心的战略。企业不确立创新战略,不可能目光远大、高瞻远瞩,不可能调动企业内外所有资源去创新,以创新为战略导向是确保持续自主创新的关键因素。
    第三,要注意培育崇尚自主创新的社会文化和企业文化。海尔集团CEO张瑞敏说,“全世界的创新,都必须由企业文化的创新进而变成一个企业的基础创新才能成功。”创新文化主要指创新者所具有的科学精神、科学方法以及整个社会文化氛围。创新文化在于营造一种氛围,使全体员工对创新达成共识,形成整体一致的创新行动。创新是一种求异的思维活动和实践过程,其最大的特点是探索,可能成功也可能失败。因此,要倡导怀疑精神,鼓励探索,宽容失败,让每个人都有机会创新,形成全社会创新氛围。此外,要摒弃心浮气躁、急功近利的不良风气,努力从科研投入、立项、评价、奖励、职称晋升制度寻求解决途径。改进现行对科研人员的考核办法,不宜每年对科研人员的论文、成果、经费等进行考核。
    第四,要对自主创新有信心。要认识到我国企业已具备了自主创新的条件,妄自菲薄和悲观的情绪是不正确的。过去10年中,我国研发投入的增长速度居世界第一位,最近几年更是大幅度增加。2005年与2000年相比,我国的研发经费支出从896亿元上升到2360亿元,占GDP的比重从0.9%上升到1.29%,研发经费投入总额已经跃居世界第五位,自主创新能力也不断增强。国际品牌联盟副主席费朗西斯·麦奎尔考察中国后说:“中国企业在品牌建设方面最大的误区是低估了自己的实力,中国有能力生产优质产品,缺的恰恰是品牌塑造。”
    2、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要注重掌握自主知识产权,提高企业竞争力
    在自主创新的全过程中,知识产权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正如温家宝总理在今年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所说:“没有知识产权保护,就不可能有自主创新。保护知识产权,不仅是树立我国国际信用、扩大国际合作的需要,更是激励国内自主创新的需要。保护知识产权,就是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就是鼓励科技创新。”比如,中国林业国际合作集团公司为切实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继续抓好千岛湖发展有限公司以品牌建设为核心的经营管理,做好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努力将“淳”牌打造成中国有机鱼第一品牌乃至中国生态产品的知名品牌。实践证明,不掌握自主知识产权,不拥有自主品牌,创新就是漫无目的、无效的创新;离开了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自主创新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品牌、专利、技术诀窍等无形资产在生产中发挥着越来越关键的作用,企业必须通过技术、管理和机制等方面的自主创新来掌握自主知识产权,否则将会在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上永远受制于人。
    3、要大力培养和用好创新人才
    创造财富的人比财富本身更具价值,人才是创新的关键。“如果把我们公司20个顶尖人才挖走,微软就会变成一家无足轻重的公司。”比尔·盖茨如是总结微软成为世界级企业的秘诀。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知识与人才在企业中的作用越来越突显。作为企业里选、育、用、留人才的人力资源管理者,掌控着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源头。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以其人性化、系统化、科技化等优点区别于传统人力资源管理,并推动着企业的高速发展。要按照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要求推进高层次创新人才队伍建设,努力培养造就一批德才兼备、国际一流的科技尖子人才、国际级科学大师和科技领军人物,特别是要抓紧培养一批中青年高级专家。要加大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创新力度,努力营造鼓励人才干事业、支持人才干成事业、帮助人才干好事业的社会环境,形成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体制机制,最大限度地激发各类人才的创新激情和活力。企业要围绕创新战略,敢于、善于使用创新型人才,为他们创造一个有利于创新创业的宽松的工作与生活条件和企业文化氛围。要推行国际化人才战略,在全球范围内发现和招揽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科技人才为我所用。如今,美国的硅谷集聚了大批印度和中国的年轻的科技人才;韩国三星电子的大部分研发负责人和    技术骨干均来自美国等发达国家。
    4、要注重发挥“创新”的管理职能
    管理职能是管理过程中各项行为的内容的概括,是人们对管理工作应有的一般过程和基本内容所作的理论概括。最早系统提出管理职能的是法国管理学家法约尔,他将管理职能归纳为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五职能,当代管理学家们对管理职能的划分,基本没有超出法约尔的范围。古利克和厄威克就管理职能的划分,提出了著名的管理七职能,即计划、组织、人事、指挥、协调、报告、预算。哈罗德·孔茨和西里尔·奥唐奈里奇把管理的职能划分为:计划、组织、人事、领导和控制。西蒙则突出了决策职能。美国学者米和希克斯在总结前人对管理职能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创新”职能,突出了创新可以使组织的管理不断适应时代发展的论点。
    我国企业管理先后经历过以生产管理中心即生产导向和以市场营销为中心即市场导向的模式,这是由宏观环境、技术发展水平等决定的。在这两种模式下,管理职能重视计划、组织、决策、人事、领导和控制,而忽略了创新,在当时的条件下影响还不大。但随着技术革命、信息化和全球化趋势的发展,企业竞争的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创新已成为企业管理最重要、决定企业命运的职能之一。在今后的企业管理中,要高度重视创新职能,以创新为导向重构企业组织结构。当然,企业创新管理要靠企业的决策层和经营管理层,发挥企业家在创新中的核心作用,把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指标纳入业绩考核体系之中,激励企业家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行为。
    5、自主创新和自主品牌建设既要采纳开放心态,又要注意以我为主来创新
    自主创新并不意味着闭门造车。这里可以借鉴台湾的经验。台湾企业技术结构的改善主要是通过消化和扩散外来技术,孵育独立开发新技术的能力来实现的。台湾技术引进的明确指导思想是“以我为主”推动自身“经济自强”,所以它十分重视有形和无形技术引入的消化和扩散,并借助这一过程带动当地企业的技术成长和行业结构升级,从而体现出对原有技术构成的显性或渗透性改造作用。台湾企业技术结构的升级为孵化新技术奠定了基础之后,便努力由以转借技术为主的组装业务和“代工”方式(OEM/ODM,原厂委托设计制造)向体现自身开发能力的方向转换。到1995年,台湾用自己的品牌商标生产的台式电脑比例已达44%,笔记本电脑达到21%。1996年台湾生产的电子信息产品中,自己品牌产品的销售额已占27%(其中CD与只读光盘机占73.3%)。
    另一方面,品牌建设和自主创新又要以我为主,不能因短期利益和诱惑为竞争对手“招安”,否则品牌就会变成一个空壳,就会失去其独特竞争力。招商银行信用卡一卡通的发展即为一例,2001年,招行婉拒了某全球知名金融机构的合作邀请,创造性地探索出引进成熟顾问团队的新模式,坚持走自主开发的道路,仅用13个月的时间就成功地开发出了国际标准的信用卡,并迅速地占领市场,创亚太地区首年发卡新记录。如今,招行信用卡在国内外的品牌影响力越来越广泛,已成为国内最大的双币信用卡发卡行,卡均消费额位列首位。信用卡是招商银行成功地将品牌自创和经验嫁接相结合的一个案例。自主创新和品牌建设相结合为招行赢得持续的品牌竞争力和相对领先优势。近年来,该行连续被境内外媒体授予“中国本土最佳商业银行”、“中国最受尊敬企业”、“中国十佳上市公司”等多项殊荣。
    6、自主创新包括多方面的创新,既包括技术方面,也包括管理模式、营销制度和标准等等
    自主创新除了技术创新外,还包括多方面的创新。波司登是我国服装行业最成功的企业之一,大力弘扬“国家主人翁”精神,以振兴民族工业为己任,把“创世界名牌,扬民族志气”作为企业精神,波司登成为全球惟一登上世界第三极的服装品牌。它的成就源于多方面的创新:以纳米抗菌羽绒服推动产品品质升级,引进掌握国际一流的生产设备,年年发布防寒服流行趋势,在营销中导入ERP网络分销系统,以品牌优势整合社会资源实现产业扩张。坚持自主创新和“中国羽绒服第一品牌”(价值46亿元)为其带来了市场扩张的机遇,拓宽了企业发展的空间。
    体制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动力,如果没有相应的体制支撑与管理制度保障,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就将难以持久。要建立适应社会化大生产和国际、国内市场经济要求的现代企业制度和法人治理结构。
    管理创新是企业发展的着力点,是增强执行力的关键。要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和管理手段,在科学管理上下工夫,提高管理水平。
    制定行业标准是一个企业自主创新的最高境界,如果能主导或参与制定行业标准,企业就能在竞争中处于绝对优势。
    7、自主创新和自主品牌建设要有效结合,相得益彰
    自主创新和自主品牌建设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要将二者有机融合,形成合力,共同推进企业发展和产业进步。这一方面要吸取我国汽车工业发展的教训。
    从2002年到2005年,我国汽车工业投资增速均超过了40%,2003年更达82.6%,2005年我国汽车工业投资额超过了1000亿元。汽车生产能力相应急剧扩大,从2001年的267万辆增加到2005年的800万辆左右,2005年实际生产汽车615万辆,产量仅次于美国、日本。巨额投资不仅没有换来自主创新技术,相反还面临产能过剩的威胁,同时行业集中度低、产业规模化程度低,我国生产汽车整车的省份达27个,厂家近200家。发动机变速箱、底盘系统等核心部件的集成能力仍较薄弱,亟待突破。自主创新和品牌建设的软肋导致我国尽管产量居世界前列,但还远不是汽车大国,更不是强国,因为我国既没有一个世界级的自主汽车品牌,也没有一家世界级的汽车企业,也尚未掌握大多数先进核心技术。当然,像受到温家宝总理表扬的奇瑞公司在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之路上已经迈出了可喜的一步。它们与世界知名设计公司和国内外优秀零部件供应商建立长期战略伙伴关系,采取高起点、国际化的产品开发和制造模式,作为主机厂商集中精力开发核心技术,在2005年自主开发出中国第一台轿车发动机并形成了年产发动机40万辆的能力,达到欧洲4号排放标准,水平与世界差距缩短了20年,打破了中国的汽车公司不可能跟跨国公司竞争、中国的轿车不可能出口的神话。由此看出,一个国家工业和一家企业是否强大,关键要靠拥有自主创新技术和自主品牌,只能既坚持自主创新,又加强品牌建设,才能切实增强产业和企业的竞争力,促进企业快速持续的发展。
   (作者系中国发展战略学研究会企业战略委员会专家委员、教授)
(原载《中国企业报》2006年5月8日第一版)

 


上一篇:新型企业文化促进国企改革   下一篇:企业文化建设需要专业人才
[收藏] [推荐] [评论(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用户名: 新注册) 密码: 匿名评论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250字,需审核后才会公布,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
§最新评论
热点文章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 |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中共中央组织部 |中共中央宣传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中国年鉴 |中国国情 |亲稳舆论 |国家礼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