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12月,首钢党委扩大会提出了把创建学习型企业作为企业文化创新、推动企业创新工程的主旋律。2005年首钢总公司党委下发了《关于创建学习型企业的指导意见》,进一步明确了创建学习型企业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主要内容和任务、工作方法和要求,激发了干部职工的学习热潮和创业激情,促进了人与企业的共同发展。创建学习型企业给我们带来了许多启示:
启示之一:在学习创新中建立创业发展的共同愿景,才能凝聚人心和力量
创建学习型企业,建立共同愿景是前提。把企业的共同愿景与职工的根本利益统一起来,才能凝聚人心和力量,实现人与企业的共同发展。
近年来,首钢各单位结合自身实际,不断研究完善自身发展战略和发展措施,对职工产生了直接的鼓舞力量。特钢公司在确定三大产业发展道路的基础上,又提出了“做精做强核心产业现代制造业,培育和运营好现代服务业和节能环保产业”的发展方针,实现了脱胎换骨的转变。机电公司确立了开发重型机械、工程机械、电器制造和汽车零配件等新产品,创建现代制造业基地的发展战略。要制定好企业发展战略,必须加强学习、深入思考,总结企业发展的经验教训,学习借鉴国内外企业的经验,明确发展定位,科学制定发展目标,特别要制定可操作的系统措施。
启示之二:在学习创新中要注重提高职工素质,适应时代发展要求
创建学习型企业,学习是基础。只有加强学习,全面提高职工素质,才能适应时代发展,适应未来首钢大发展的要求。第二炼钢厂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组织职工运用网上学习、网上管理、网上交流等先进的学习方法,使职工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不断提高。第三炼钢厂用“一个碳”的理念推动创新工作,组织开展大学习、大练兵、“大提素”工作,进一步调动了职工学习技术业务的积极性。高速线材厂按照“打造精品,争创一流”的目标,持续地实施技术和管理进步。矿业公司在职工中开展“十小”促“十变”活动,赋予实实在在的内容,从每一个岗位抓起,建立多种形式的学习平台,使学习成为大家的自觉行动。
创建学习型企业不是单纯的学习培训,而是全面实施观念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提高职工素质和企业竞争力的不间断的过程,要把学习计划、岗位创新目标、企业发展战略结合起来,建立团队学习、全员学习、终身学习、快乐学习、行动学习的制度和氛围。
启示之三:在学习创新中关键要改善思维模式,激发团队智慧
创建学习型企业关键要通过团队学习改善思维模式,激发团队智慧。在学习和实践中通过系统思考,不断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激发全体职工的智慧和创造力,冲破自我设限,实现自我超越,才能使企业充满生机和活力,促进企业持续快速发展。
炼铁厂一年多来保持生产顺稳,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刷新历史纪录,变化的核心是,由适应性思维转化为主动解决问题的超前思维;由单项思考转变为系统思考。中板厂依靠科技进步,实现自我超越,三年跨出三大步,今年产量将突破100万吨。机械厂通过“求变创新、扭亏崛起”,加强管理,销售收入大幅度增长,一厂变三厂,开始由传统的机修工厂向现代装备制造企业转变。
改善思维模式就是适应客观事物的变化,改善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方法。面对不断变化的新形势、不断出现的新情况,必须通过加强团队学习,引导全体干部职工,打破传统的思维模式,把握经济社会发展规律,改善思维模式,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和创造力,推进企业创新创业。
启示之四:在学习创新中不断提升思想境界,才能焕发创业的激情,为企业发展提供动力源泉
创业的激情,关键是要把企业的发展目标与职工的追求紧密结合起来。广大职工的创业激情,又产生了强大的精神和物质力量,极大地促进了企业各项工作,成为创建学习型企业的动力源泉。
迁钢、首秦工程是首钢实现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充分体现了首钢人主动适应国家调整,不等不靠,超前谋划的思维和境界。一旦决策之后,全员参战。在工程建设和达产中,首钢82个单位、上万名职工把施工和生产现场作为实现个人价值的舞台,产生了许多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首钢设计院把曹妃甸钢铁厂工程设计作为事业的平台,以设计出当今世界最先进的钢铁厂为目标,组织多个优秀团队,在很短时间内完成了钢厂设计大纲和设计指导书,用实际行动谱写了激情创业、拼搏奉献的新篇章。
东星公司一直把干就干出一流水平、做就做成最有竞争力的产业作为企业的追求,持续不断的创业,使企业获得了持续快速发展。长白机械厂同样具有创一流、争第一的创业激情,经过不懈努力,形成了以连铸结晶器为核心的130余个品种的系列产品,在全国市场占有率去年达到33%,企业核心竞争力明显提高。首钢面对前所未有的新形势、新任务,通过创建学习型企业,引导广大职工树立解放思想、与时俱进、自强开放的创新精神。
启示之五:在学习创新中必须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为企业发展提供制度保证
管理大师彼得·圣吉说:什么是学习型组织,如果用两个字回答,就是创造;如果用四个字回答,就是持续创造。用我们的话说就是不断创新发展。正处在发展关键时期的首钢,比任何时候都需要改革创新。只有不断破除阻碍企业发展的体制机制,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企业才能充满活力。
首秦公司通过管理体制改革,建立精干高效的管理机构,提高管理水平,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达到全国先进水平。实业公司以项目为龙头,促进体制机制改革,扩大对外经营,减少了总公司的费用支出,提高了服务水平。销售公司今年以来完成了迁钢、首秦、一线材厂、特钢部国内销售业务和机构的整合,又按照产品分类设立销售部门,促进销售公司向专业化、技术型营销转变。
冶金研究院在非晶事业部“化平淡为神奇”的改革中受到启示,实现了整体改制。中首公司不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进行业务流程重组,正大跑步地向国际型的综合贸易公司迈进。首冶公司通过体制机制创新,真正改变了落后面貌。首建公司按照“转变观念、建立机制、修订制度、推行项目法人制、严格落实考核”的思路推进改革,为企业提高竞争力打下了基础。
加大改革力度,不仅是因为许多企业的改革走在了首钢的前面,更重要的是适应首钢钢铁业搬迁调整、加快推进集团内外企业资产重组和资源整合,推进企业组织结构、资产结构、人力资源结构的调整和改革,为企业长远发展提供制度保证,实现更大发展的需要。
启示之六:在学习创新中要高度重视人才资源开发,实现人与企业的共同发展
创建学习型企业,就是把人才资源作为企业的第一资源。培养和造就一流的人才和职工队伍,才能干出一流的事业,才能使企业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首钢的创新发展历程充分说明了人才的极端重要性。
首钢技术研究院、设计院持续不断地发展和提升,最主要的经验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这两个单位2004年底共有研究和设计人员1168人,其中本科以上学历837人,高级职称394人,博士和硕士146人,分别占71.66%、33.73%和12.5%。今年以来这一比例又进一步提高。技术研究院通过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敢于瞄准国际钢铁前沿技术,参与澳大利亚熔融还原等项目的研发,研发的X60产品等一系列新产品,都取得了新的进展。设计院打破官本位体制,建立有利于设计人员成长的“高速通道”,充分调动了设计人员的积极性。
企业的竞争最终是人才的竞争。特别是在首钢钢铁业搬迁调整、实现大发展的新形势下,人才建设工作十分紧迫。通过创建学习型企业,建立促学机制,培养和充分挖掘广大职工中的人才资源;开阔思路和眼界,采取多种方式广泛引进和利用社会人才;通过人才工作创新,为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增强核心竞争力提供人才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