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究竟需要什么样的价值观和企业文化?
企业究竟需要什么样的价值观和企业文化?回答不可能统一,但数百家企业文化再造工程调查结果显示,由不同根源所支持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有着惊人的相似性,它们正在形成的是一种人性化和主动式的企业文化。内容为:
(1)永远保持最强的竞争力; (2)甘冒风险,先发制人; (3)适应变革; (4)敢于决策; (5)齐心协力,通力合作; (6)心胸开阔,注意吸收信息、知识; (7)信任人,同时取信于人; (8)尊重他人,也自尊; (9)敢做敢为,敢于承担责任; (10)根据每个人的表现评价员工,接受别人的评价与奖励。
前五条为工作价值观━━适用于工作环境和工作本身。
后五条为单纯道德观念━━对于一个在有序社会里,想在事业和生活方面都获得成功的人具有的重要意义。
这十条价值观,每一条都不可避免给人们带来紧张感。在贯彻这十个价值观时,可能引起嫉妒和自我恐惧,甚至敌意。这就要求营造一种既有竞争意识,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又有心情舒畅和相对宽松的社会环境。
与以上相左,失败的企业文化和价值观往往导致企业的失败。我们特备“满汉全席之七道大菜”(即组织中有问题的七种价值观),以警世俗,以励同仁。
1、廷臣宴——只有朋友是值得信任的。
(廷臣宴:九卿中有功勋者参加,皇帝籍此施恩来拢络属臣,廷臣们则极尽所能,取媚圣君。)
表现: (1)员工彼此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但这种联系是人与人之间的私人真诚关系,而不是同事之间的真诚关系。 (2) 上下级之间的信息只有在最严格的“需要知道”的条件下才可以交流。 (3) 上下级把除“例行公事”以外的一些建议和信息自己隐藏起来,以期保住个人已有的地位和权威。 (4)公司内每个人都不想把自己的工作完成得最出色,只有在为了一些不可告人的目的时,人们才有积极性或某人为某事表现积极时,则具有不可告人的目的。
结果: 它与再造工程所需要的齐心协力、通力合作和永远把事情做得最好的价值观是背道而驰的。
2、千叟宴——内部竞争是健康的。 (千叟宴:是清宫中规模最大、与宴者最多的盛大御宴,与宴者三千余人。各党朋借对酒赋诗,明争暗斗,全无君子之风。) 表现:
(1)公司内,几个市场部门在互相竞争以吸引顾客,这似乎符合以前“优胜劣汰”的伦理,但顾客反而因为公司各子公司之间的貌合神离而被吓走。 (2)内部部门之间互相忌恨、甚至欺诈,常为一些可利用的资源而争斗。
3、九白宴——异议是坏的。
(九白宴:九白,白骆驼一匹、白马八匹。为蒙古部落为表投诚之忠心贡献后,皇帝设御宴招待使臣,每年循例而行。) 表现: (1)大家认为,意见的分歧总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情,不论是对顶头上司、对同事,或者是对公司文化最好保持一致。 (2)意见分歧会导致冲突,冲突的结果经常会产生输家和赢家,失败一方总是感觉不舒服。 结果: (1) 在公司,人们形成一种对分歧的恐惧。 (2)排斥分歧的文化注定企业行为的呆滞,因为变革往往是从分歧开始。 (3)客观上分歧不可能彻底排除,分歧受到压制,逐步会形成一种普遍的偏见,随之而来的将是漠不关心、怨恨、甚至破坏。
4、时蔬宴——对雇员不必花费大量费用进行培训。
(时蔬宴:顺天时,取时令果蔬,无须扒、炒、烧、火留,即取即食。)
表现: (1)对雇员的培训与发展的资金少。 (2)对某些人的工资限额低。 (3)雇员没有被提升为高级管理者的机会。
结果: 再造工程的经验表明,缺乏对雇员们的尊重可能是最具破坏性的管理过失,它的影响会波及到最下层人员,会导致普遍的士气低落,行为低下。
5、蒙古亲藩宴——优秀的业绩并不是核心价值。
(蒙古亲藩宴:为招待与皇室联姻的蒙古亲族所设。受者视此宴为大福,一、二品大臣内有幸坐陪者亦诚徨诚恐,余者若能沾汤濡汁,则如沐皇恩。) 表现: (1)表扬的依据:是工作的数量而不是质量,衡量业绩时关键不是看你完成了什么,而是看你工作得有多忙。 (2) 提升的依据:不是看你干了什么,而是看你为谁而干,大约3/4的资料表明,人们的提升与合理的能力证明并不紧密相关。
6、万寿宴——钱是省出来的,不是赚出来的。
万寿宴:(皇帝为求长寿,取世间珍稀物料,去粗取细,精制量少而味极佳的宴品,意在求细水长流,生命不息。) 表现: 做任何事都以省钱为第一原则,似乎少花钱,即可获得某种长期收益,导致不是以质定价为原则,忽略产品外延的价值,包括美誉度、售后服务体系等相关因素产生的价格提升;供应商无法长期忍受一方受益,一方损益(短期可以忍受),与顾客满意原则相悖(主要是供应商)。 结论: 我们应贯彻“顾客满意”中利益相关群体的相对满意,贯彻“双赢”原则;坚持“目标控制,合理预算”的原则,而非“最小预算,达到目标”的原则。
7、节令宴——信任、尊重、沟通、授权的理解。
(节令宴:按固定的年节时令而设,世间可食之物亦因节令不同以异法烹制,巧取其异。)
表现: 八字在各公司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理解。有问题的表现是: 不是以人格信任为基础,而以能力信任为基础,加上能力判断标准缺失,直接导致不信任感觉产生,互相不信任自然无法互相良好沟通,无法良好沟通必然无法互相尊重,更加无法充分授权。 相关信任理念: 企业中,你雇用我,就是相信我。你不相信我,你就解雇我。
结论: 信任是基于人格的信任,而非基于能力的信任,信任就是认为有能力。
信任是组织价值观的基石,尊重、沟通、授权是以信任为前提。
好的文化需要艰苦努力的工作去建立和维持。坏的文化并不需要努力而自然而然地产生。
总之,只有对企业文化勤于开垦的管理者,才能铲除“互不信任,互不尊重,互不合作”,才能保证战略的实施和新企业文化的健康成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