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争专区全国创争在行动地方创争活动创争活动在基层学习型组织知识型职工研究与探索农民工亲稳舆论职工福利创新案例
当前位置:主页>农民工>理论探讨>文章内容
明天将会更温暖 隆冬中城市农民工生活状态调查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09-12-20 (阅读次数:

   隆冬时节,记者走近南京街头的农民工兄弟们,体验他们的居住和生活景况。
    调查对象一:欠薪千余元,只盼早结清

    12月9日晚上11点,气温降到了4度,睡在南京安德门高架桥下的李新贵拢紧被子团住身。入秋以来,他和另外两个朋友一直在高架桥下栖身。

    50岁的李新贵从泗阳到南京打工,儿女在浙江打工,老婆在家种地。入秋后,他在安德门市场找过3份短工,分别是工地看门人、长江码头卸货工、工地建筑工,但时间都不长。他在南京打工的历史超过10年,现在年纪大了企业不愿意要,才被迫走上打零工的道路。

    老李拿出一包“红梅牌”香烟,请记者分享,烟味飘散在寒冷的空气里,也掩盖了这里的尿骚气味。他附近还有几位民工的简易床铺,下面垫了报纸和硬纸板防寒,一位大爷甚至没带被子,身下是废报纸,身上只盖着一件军大衣。

    一班地铁轰鸣着开进站,呼啸着停下来。老李说,又是公交又是地铁很吵,他每晚12点睡倒,次日5点钟就醒。他结束江宁工地拌灰泥的工作5天,在这里眼巴巴盼新雇主,每天吃饭要花10元,早饭2元,中午一碗面晚上一顿盒饭。拌灰泥那份工作工地尚欠1000元的工钱,不知道能不能在过年前结清。谈到农民工社会保障,他说,我不求其他,只求政府让老板及时给工资。

    夜里11点30分,记者继续往安德门市场后面一条小路找到一家小旅馆,给了老板一包烟,让他领记者四处看。旅馆客人多为到南京打短工的农民,五六人一间,住一宿5元,经常客满。旅馆老板问记者:“我这算不算廉租房?如果廉租房不够住,政府可以补助我们私人建啊。”

    调查对象二:听说要拆迁,正愁往哪搬

    中华门立交桥下原本是空地,现在建起了很多简易板房,为农民工集中居住区,通电但不通水。12月10日,记者去的时候大部分人都干活去了,剩下的都是些老头老太和上过夜班仍在睡觉的人。

    清洁工钱中顺坐在门口抽烟,老婆讨水去了。老钱两口子常常到中华门车站去拎水回来用,下雨就用缸接水。

    秦淮区清洁工不少人住在这里。记者进屋看看,大约10平方米的房子里除了一张床,只剩一台二手电视,但是有液化气可以做饭。老钱说,一个平方米“上头”每月收3.5元租金,他对此满意,说比以前住公共厕所隔间要好。说话的时候,有人起床到100米外的马路边刷牙,显然是不愿意搞脏社区。

    钱中顺说,他老家在安徽阜阳,在南京做清洁工15年了,早晨4点出门,晚上7点到家,每月工资1200元。如今年纪大了干不动2个班,上一个班月工资只有600元。听说这里马上要拆迁,他正愁往后住到哪里。

    南京华侨路附近有个垃圾中转站,一层是垃圾处理场所,二楼过道住2户,二楼楼层40平方米住11户,每户也就一个铺位而已。其中一户有2个快成年孩子,只能把铺位隔成3层,最上层基本上顶到天花板。这间屋子密不透风,他们凿壁透光,在墙上挖出一个个小洞。

    据了解,南京现有农民工保洁员约7800人,承担每天清扫3000吨生活垃圾的重任,然而他们暂时还住不进经济适用房。

    调查对象三:居住已很满意,就是不太方便

    12月11日,魏青抱着一部公用电话跟女朋友聊天。他是新街口一家中餐馆的厨师,女朋友是另外一家连锁小酒店的服务员。

    魏青和父母以及妹妹住在一起,父母、妹妹卖菜,他们在南京居住已经8年了。他们家只有一间房,局促但十分整洁,每月租金400元,厨房厕所社区公用。魏青说,2008年前他在北京上班的时候,同工友住在单位宿舍迷宫一样的地下室,上厕所用塑料袋,衣服从来没有晾干的时候。“现在很满意了,只是妹妹大了,生活不方便。”

    在靠近长江二桥附近,还有一些农民工居住的村落,房东简易装修一下,隔成一间间供一家一户居住,房主收入不菲但公共设施不配套,住客夜里方便得冒着寒风跑出百米找公厕。这些城中村,电线扯得如同蜘蛛网,污水垃圾满地都是,加上一些农民工做收垃圾的营生,居住环境很糟糕。

    魏青的同乡朋友李小沐是河西建筑工地上的钢筋工,住工棚。这位29岁的苏北小伙对记者说:“来南京3年一直住工棚,冬天就怕降温,工棚太透风了。”这间简易工棚50平米,看上去又冷又脏又乱,安全帽、脏手套、臭袜子扔得到处都是。

    调查对象四:终于买了房,激动得要哭

    安徽农民工李大龙和记者很熟,他来南京11年,靠经营烤鸭店赚了一些钱。2005年,他在水西门菜市场附近花44万买下一个80平方米的二手房。2008年,他首付30万在江宁岔路口买下100平方米的期房,马上就要交付到手了。现在他盘算着卖掉2005年那套位于8楼的房子,天天爬楼严重折磨他已经突出的腰椎间盘,他想购买1楼的二手房。

    “2005年我拿到产权证那天激动得要哭,这么多年真不容易,每天要干活14个小时。”记者跟他爬到8楼,他打开家门说,“户籍对于我就是一张纸,没有什么意义。”比如在教育上,儿子在南京实验外国语学校读小学、初中,他已经花了10来万元的学费。城里人享有的社会保障他们没有,最近3年每年都是安徽老家的村主任帮他交90元的农村合作医疗费,但医保不能跟他进城。他表示明年将回村里去办农村养老保险。他与妻子商量好了,儿子一定要留在南京“发展”,他们再干10年回安徽养老。

    李大龙小店旁边的菜市场还有一些苏北来的菜贩子,不少人表示要攒钱给孩子在城里购房,将来和孩子一起住。他们认为,房子、保障的解决对农民工群体比放开户籍更加重要,落户城里要上学要看病要养老要房子住,没有这些就无法在城里扎根。


上一篇:关于农民工社会保障实践的新思考   下一篇:商业调查:农民工就业“U型”反弹
[收藏] [推荐] [评论(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用户名: 新注册) 密码: 匿名评论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250字,需审核后才会公布,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
§最新评论
热点文章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 |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中共中央组织部 |中共中央宣传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中国年鉴 |中国国情 |亲稳舆论 |国家礼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