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参加了一对农村青年的婚礼。好家伙,二十几辆大小轿车、几十桌丰盛的酒席、婚庆公司全程主持等等。可谓是新人风光,场面热闹。但新郎父亲的笑脸上却总是略带愁容,“儿子结婚,老子发昏。欠了一堆外债,还不知啥时能还清呢?”
随着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一些农村残留的旧风俗、旧习惯大有升级加码之势。不光是婚礼,还有老人做寿、丧事、孩子满月、盖房等一系列活动,如今就连孩子升学,也开始大摆宴席,大宴亲朋。而且更严重的是攀比之风盛行,排场越搞越大,无不把来客的多少、收受礼金的厚薄、开办酒席的规模质量等,作为衡量“面子”的尺度。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突出要点,就在于一个“新”字上。它既包括树立新的生产理念,也包括建立新的生活方式。当下愈演愈烈的大操大办之风,正是落后生活方式的表现。它不仅劳民伤财,浪费了许多本该用来发展生产的资金,加重了自身负担,而且还攀比奢侈排场,使人身心疲惫,败坏了社会风气。反过来必定反作用于生产力的发展。许多农民都有“礼金猛于虎”的恐惧感。
一些乡村干部有一种错觉。他们认为大操大办可表现出村民之间有来有往,不仅显得“红火”,也显出人们的和谐友爱,所以他们常常成为座上宾,也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这是不折不扣的歪理。农民自身都明白:陈规陋习有百害而无一利。
新农村建设,既包括物质文明,也包括精神文明。所以,倡导移风易俗建设文明的生活方式,就成了当务之急。首先是乡村干部要带个好头。不光自己不搞,还要在群众中起榜样作用。其次是加大宣传引导力度。一方面提倡破旧俗立新风,另一方面大力发展农村文化事业,让社会主义新风尚吹遍农村大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