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争专区全国创争在行动地方创争活动创争活动在基层学习型组织知识型职工研究与探索农民工亲稳舆论职工福利创新案例
当前位置:主页>农民工>理论探讨>文章内容
找准着力点 把握切入点 积极支持新农村建设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07-05-05 (阅读次数:

找准着力点 把握切入点 积极支持新农村建设


责任编辑:张页维  ︱ 来源:《市场报》 ︱ 发布日期:2006-6-8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和必然选择,对于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做好“三农”工作,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长期以来,农村信用社以服务“三农”为己任,在支持农业、农民和农村经济发展中发挥了极其重要作用,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新的历史时期,农村信用社更要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积极发挥农村金融主力军和联系农民金融纽带作用,理清思路,找准工作着力点,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一、加大信贷有效投入,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资金支持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关键的工作环节是千方百计发展生产,促进农民增收,这既是工作的出发点,也是工作的落足点。农村信用社要灵活运用信贷杠杆,在发展生产、增加农民收入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首先,积极支持发展品质优良、附加值高的优势农产品,支持发展特色农业,支持发展高效、生态、安全农业,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大力支持种、养业基地和农业园区的开发,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培育壮大农业龙头企业,促进农产品加工转化增值。 
    其次,大力支持中小企业发展。中小企业是县域经济发展的希望所在,中小企业发展增强了县域经济的活力,一方面,致富了一批人,扩大了县域经济的总量,另一方面培植了税源,增强了政府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转移支付能力,再一方面扩大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机会,这是增加农民务工收入的重要途径。 
    第三,大力支持发展小城镇服务业。随着城市居民生活条件的变化,农村生态旅游、农村风情旅游、农家乐度假旅游等特色旅游正悄然兴起,并不断发展。农家特色旅游的发展,提高了农村的文明程度,同时带动了小城镇服务业的繁荣,增加了农民的收入,确是一举多利的好事。农村信用社要及时捕捉这一农民增收的亮点,对农家特色旅游等小城镇服务业给予支持。 
    第四,适度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用事业建设,要继续致力于开拓农村消费市场,改善农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 
    二、创新服务举措,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多方位、多层次的金融服务 
    首先,增加农村信用社服务的科技投入,加大硬件设施建设力度,进一步完善服务功能,不断研制和推出符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求的金融新品种。 
    其次,反哺农业,多予、少取、放活。在“三农”支持和帮助下成长壮大起来的农村信用社理所当然地要反哺农业。多予,就是要多给农民好处,就是上文提到的要增加对“三农”的信贷投入,努力解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资金需求的问题;少取,就是要减轻农民的负担,要合理制定贷款利率定价办法,降低“三农”贷款利率,减少农民利息支出;放活,就是要进一步简化贷款环节,方便农民办理贷款。 
    第三,创新贷款担保方式,解决农民贷款担保难的问题。前几年,农村信用社积极开办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农户联保贷款,大力推广农村信用户和信用村、镇评定活动,大大简化了农民贷款手续。几年的实践表明,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农户联保贷款不失为解决农民贷款担保难问题的有效办法。农村信用社要继续推进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农户联保贷款工作,继续加强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建设,一方面努力解决农民贷款担保难的问题,另一方面,促进社会信用和社会文明建设。要积极促成建立农业贷款担保机构。要尝试渔塘抵押、山林承包权抵押、土地经营权抵押等贷款抵押方式。总之,要通过多方努力,积极创新,从根本上解决农民贷款担保难的问题,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创建良好的信贷投入环境。 
    三、农村信用社在加大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资金投入的同时,要辅以信息和科技上的帮助 
    农村信用社员工与农民接触多,农民对农村信用社员工的信任度较高,他们遇到生产经营中的问题时,往往要找信用社的人探讨、商量。农村信用社要充分发挥联系社会面广,接收信息量大的优势,要主动进行市场调研和市场分析,为农户提供科技信息,积极协助科技部门做好科学技术的宣传和推广工作,让更多的农民掌握先进的科技知识,并用以指导生产,降低经营风险,增加收入。

上一篇:新农村需要现代化商业流通   下一篇:民企参与农村公共卫生建设正当时
[收藏] [推荐] [评论(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用户名: 新注册) 密码: 匿名评论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250字,需审核后才会公布,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
§最新评论
热点文章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 |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中共中央组织部 |中共中央宣传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中国年鉴 |中国国情 |亲稳舆论 |国家礼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