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争专区全国创争在行动地方创争活动创争活动在基层学习型组织知识型职工研究与探索农民工亲稳舆论职工福利创新案例
当前位置:主页>农民工>理论探讨>文章内容
涉农资金要姓“农”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07-05-05 (阅读次数:

涉农资金要姓“农”


责任编辑:张页维  ︱ 来源:农民日报 ︱ 发布日期:2006-7-25
    据有关媒体报道,7月20日在青岛举行的全国审计工作座谈会上,国家审计署审计长李金华强调了两个问题:一是今后一段时期,审计部门应该着力关注涉农资金的审计,尤其要看看涉农资金到了基层还姓不姓“农”;二是要注意揭露和查处一些地方借新农村建设之机,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等脱离实际、违背群众意愿的问题。
    李金华要求审计部门的“关注力”下移,是有针对性和普遍性的。因为近些年国家下拨的涉农专项资金渠道不够顺畅,有的地方层层擅自截留、随意挤占以及挪作它用的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发展和农民增收,基层反映比较强烈。在下乡搞调研时,常常听到农民不满地说:“国家支持‘三农’的钱年年增加,报纸宣传、电台广播、文件传达,可是那么多的钱不知都干什么去了。”
    当然,农民的这些反映也不一定全面客观,但起码说明我们的涉农资金的投向和使用情况不够“透明”,难免引发农民的质疑。李金华说,2004年和2005年,全国审计机关共开展涉农审计项目784个,查出滞留资金、挪用侵占转移资金等违规问题资金192亿元,损失浪费8.9亿元。难道这些数字还不够“惊人”吗?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作出的重大决策,也是落实“十一五”规划的“重头戏”。今年国家拿出3900亿元资金用于新农村建设,这是全国九亿农民的大好事。众所周知,资金问题是制约新农村建设的“瓶颈”。保证资金足额到位,有钢用在刀刃上,就是为新农村建设“雪中送炭”;合理使用资金,坚持有效投入,防止盲目建设,讲求资金使用效益,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和我们执政者的责任。
    时下,农民盼资金就像盼星星和月亮一样。应该给基层的建设资金,有些部门习惯于“把”着,甚至在手里“攥”出汗来,也不轻易痛痛快快地及时足额拨下去,再加上一些部门暗里“做手脚”,你说农民怎么会没有意见?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随着财政资金不断向农村倾斜,监督财政资金的管理和使用,则是审计机关的基本职责。审计部门着力关注涉农资金的审计,尤其要看看涉农资金到了基层还姓不姓“农”,以及注意揭露和查处一些地方借新农村建设之机,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等脱离实际、违背群众意愿的问题,是完全符合农民的意志和愿望的。这项工作如果真正做好了,就是对新农村建设的有力支援。
    今年以来,各地新农村建设正在稳步健康地向前推进。但也有少数地方搞了一些劳民伤财的“政绩工程”和违背民意的“形象工程”,既浪费了国家大量资金,又给农民造成了不应有的经济负担和心理压力。媒体上陆续“曝光”的典型实例已经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恕笔者直言:涉农资金如果不姓“农”,就是腐败在“作祟”;截留和挪用涉农资金,就是砸农民的饭碗子,为党纪国法所不容!

上一篇:发挥农业科技园区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下一篇:保障农民权益要从基层做起
[收藏] [推荐] [评论(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用户名: 新注册) 密码: 匿名评论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250字,需审核后才会公布,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
§最新评论
热点文章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 |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中共中央组织部 |中共中央宣传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中国年鉴 |中国国情 |亲稳舆论 |国家礼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