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明确了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政策措施。
当前,海南省农村还存在着农民实际收入水平低,持续增收难度较大,农村社会保障水平较低,公共财政面向农村投入不足,农业基础设施和农村公益设施建设滞后,一些农村资源环境持续恶化等突出的矛盾和问题。因此,海南省的新农村建设必须紧紧抓住发展农村生产力、千方百计促进农民增收这个核心问题,离开这个核心,贪图作表面文章、片面追求急功近利,都将给新农村建设造成十分有害的影响。如何实现农民增收,还需拓宽思路,从海南省实际出发,大力发展能源农业能源林业,是强化产业支撑,切实推进新农村建设的一条重要实现途径。
一、发展能源农业能源林业,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两次石油危机给西方国家的经济带来沉重打击,人类社会面临日益严重的能源和环境问题的严峻挑战,迫使国际社会开始开发和利用新的、清洁的、可持续的替代能源,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所谓“可持续发展”,按照联合国环发委员会的定义,是指“能够满足当前发展的需要,而又不以牺牲后代人利益为代价的发展模式”。 1992年,在巴西召开的第一届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上通过了第一份可持续发展全球行动计划--《21世纪议程》,2002年8月在南非约翰内斯堡召开的第二届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会议,都倡导各国要建立可持续发展的能源系统。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许多国家都重新修订了各自的能源政策,确立了以新世纪、新能源、新政策为主题的能源发展战略。目前,全球已有50多个国家通过立法,以实行配额制度、政府定价制度、自动购买的绿色能源制度等不同方式推进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逐步加快,已逐渐成为化石燃料的替代能源,在能源系统中占据了一定的地位。2002年全世界消费的可再生能源近30亿吨标准煤,约相当于全球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1/3。
生物质是地球上存在最广泛的物质,包括所有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以及由这些生命体排泄和代谢的所有有机物质。生物质所蕴含的能量称为生物质能。在各种可再生能源中,生物质能是独特的,它贮存的是太阳能,生物质能是唯一可再生的碳源,并可转化成常规的固态、液态和气态燃料,是解决未来能源危机最有潜力的途径之一。生物质能在世界能源总消费量中约占15%左右,已成为仅次于煤炭、石油、天然气而位居世界能源消费总量第四位的能源。有专家提出,生物质能是国家重要的战略资源。还有专家估计,生物质能极有可能成为未来可持续能源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
为了解决替代能源的供应,生物质能的开发利用受到各国的高度重视,世界上许多国家都积极推动林业和农业的功能拓展、资源利用方式的转变,以林业资源、农业资源来生产可再生能源,发展循环林业、循环农业。日本的阳光计划、印度的绿色能源工程、美国的能源农场和巴西的酒精能源计划等,其中生物质能源的开发利用占有相当的比重。欧洲国家都把生物质能作为优先发展的可再生能源予以高度重视。丹麦在生物质直燃发电方面成绩显著,已建立了130家秸秆发电厂,使生物质成为丹麦重要的能源。北欧的瑞典和芬兰等国重视用废木材发电,已形成较发达的产业。在美国,生物质能发电站有350多座总装机容量已超过1万兆瓦,单机容量达10-25兆瓦。巴西是世界上最早实施乙醇燃料计划的国家,与本国支柱产业蔗糖生产相结合,逐步形成甘蔗生产-燃料酒精-乙醇汽车一个全新的产业链,除了满足本国自用,巴西的燃料乙醇已大量出口。美国主要用玉米为原料生产乙醇,所耗玉米占全国玉米总产量的7-8%,燃料乙醇已占美国运输用燃料的3%。美国新能源法案提出,今后几年乙醇产量将再增加一倍的目标。欧洲国家正在开发利用林木质制取燃料乙醇的技术。日本从1983年开始实施燃料乙醇开发计划,重点开发以农村废弃物为原料直接生产乙醇的技术。在亚洲国家中,泰国也在积极地推行燃料乙醇计划。美国能源署计划到2010年美国生物柴油的产量要达到1200万吨。生物柴油已成为德国第一个全国销售的替代燃料,现在德国生物柴油生产厂已有23家,年产量140万吨,拥有1600个生物柴油加油站。为推动替代能源产品的开发利用,许多国家都制定采取了不同的激励政策措施或法律。欧美等一些国家的研究机构,还致力于能源植物的研究,广泛地利用当代最先进的生物技术和基因技术,寻求以更多的草本植物、木本植物以及水生植物等生产可再生能源。
各国生物能源的发展趋势表明,未来生物质资源将主要来自能源农业和能源林业。我国是农业大国,潜在的生物质资源非常丰富。据有关资料介绍,我国农作物播种面积约15亿亩,年产生物质约7亿吨,除部分作为造纸原料和畜牧饲料外,可作为燃料的生物质占到生物质总量的50%以上。此外,农产品加工废弃物在2亿吨以上,包括稻壳、玉米芯、花生壳、甘蔗渣和棉籽壳等,也是重要的生物质资源。
我国现有森林面积1.75亿公顷,森林覆盖率18.21%,具有各类林木质资源量200亿吨以上。每年通过正常的灌木平茬复壮、森林抚育间伐、果树绿篱修剪以及收集森林采伐、造材、加工剩余物等,可获得生物质量约8—10亿吨,其中可作为能源的生物量在3亿吨以上。另外,全国有4600多万公顷宜林地,还有约1亿公顷不宜发展农业的废弃土地资源,可以结合生态建设种植能源植物。今后随着造林面积的扩大和森林覆盖率的提高,生物质资源量将会不断扩大。根据国家有关部门规划和专家研究,到2020年,全国可开发生物质资源量至少可相当于15亿吨标准煤,其中30%来自传统生物质,70%由农业林业能源植物提供。
近几年,在大力推进西部地区“送电到乡”工程、小水电代燃料生态保护工程、农村实施以沼气为纽带的生态家园富民工程,不同区域农村的能源生态模式,改革农村传统用能方式的同时,有许多地区日益重视生物质能源的开发利用,发展农村替代能源和商品能源。像东北地区、华北地区、华东地区一些秸秆资源丰富的地区,在农村推行秸秆直燃发电、秸秆气化集中供气和秸秆致密固化成型燃料技术,吉林、河南、安徽等省试行生物质燃料乙醇技术,河北、福建、四川、湖南等省积极发展以能源植物为原料的生物柴油的生产,西南地区几省区大力发展麻疯树等能源植物的规模化种植和生物柴油的产业化开发。
《国务院关于做好建设节约型社会近期重点工作的通知》中要求“在农村大力推广户用沼气和大中型养殖场沼气工程,推广省柴节煤灶”,“在农村地区推广风能、太阳能利用。组织生物质能资源调查及生物质能技术示范和推广”,“开展秸秆综合利用,推广秸秆气化、固化成型、发电技术,研究提出农户秸秆综合利用补偿措施”,“生物质能综合利用等方面要组织开展循环经济试点”等,为发展我国农村可再生能源指明了方向,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国家发改委制定的可再生能源中长期规划提出,到2020年,我国生物质发电装机容量达到3000万千瓦;燃料乙醇、生物油等生物质液体燃料的产能达到1200万吨。国家农业部、国家林业局也分别就发展能源农业、能源林业进行大规模调研,并着手制定规划,采取多种措施从“十一五”规划期开始推进实施。
能源农业能源林业就是有目的地生产生物质能含量大、利用价值高的农作物和林产物、利用农林业废弃物,通过现代技术手段将蕴藏在其中的生物质能开发出来,将其转化为可供经济社会发展直接利用的能源。通过规模化种植和加工能源作物,有利于调整农村种植业结构,充分利用土地资源,促进土地集约化使用。通过综合利用各种农作物秸秆、林产加工废弃物,既可变废为宝,生产出有用的能源产品,又极大地保护了环境。这种循环农业、循环林业的建立,将会形成新的产业链条,大大地推动农村工业发展,有利于农林业资源利用方式的转变,有利于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农林业的建立,完全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根本要求。
二、海南具有发展能源农业能源林业的良好基础条件
近几年来,海南省在生物质能的开发利用上进行了积极地探索。先后合作建设了农垦三亚木材厂木屑气化、1兆瓦生物质气化发电站示范项目、马村3万吨生物质酒精厂,尽管有的项目后来因种种原因停产,但毕竟积累了经验。海南正和公司在河北利用林业能源植物黄连木籽生产生物柴油,开全国生物柴油研发、生产的先河。农村大力推广户用沼气工程,已建成近16万口沼气池及一批大中型沼气工程,受惠农业人口近80万。农村沼气成为继小水电之后海南省发展最快的农村可再生能源工程,“十一五”规划期将加快普及。
海南独特的热带气候优势和地理区位优势造就了生物的多样性,特别是热带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