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争专区全国创争在行动地方创争活动创争活动在基层学习型组织知识型职工研究与探索农民工亲稳舆论职工福利创新案例
当前位置:主页>农民工>理论探讨>文章内容
陋习不改难和谐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07-05-05 (阅读次数:

陋习不改难和谐


责任编辑:康永兴  ︱ 来源:农民日报 ︱ 发布日期:2006-6-30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关键的一点就是要突出一个“新”字,既要树立新的生产理念,又要建立新的生活方式。但农村陋习仍然存在:一是婚事大操大办风。婚车、宴席讲排场、比档次、比阔气,花费在三五万元之多,虽然风光一时,却背上沉重的经济负担。二是随礼人情风。不仅是婚丧嫁娶,甚至老人做寿、孩子满月、升学、入伍等也要大摆宴席、大宴亲朋,礼金也由几十元上涨到一二百元,甚至更多。三是消费攀比风。有的人无视自身经济承受能力,看到别人买了新手机、高档电脑,不惜债台高筑也竞相购买,还美其名曰“超前消费”。四是封建迷信风。由于农村文化活动相对较少,封建迷信活动在有的地方又有所抬头,算命卜卦、测字看相、求神拜佛等偶有发生。五是农闲赌博风。有的农民在农闲时三五成群打麻将、玩花牌,整天沉迷在牌场上,甚至还因此发生口角、大打出手,扰乱了农村治安,影响邻里和睦。
  由此看来,这些农村陋习是新农村建设中的不和谐音符,不仅加重了农民自身经济负担,而且不利于健康、科学、文明生活方式的形成,与“八荣八耻”背道而驰。要摒弃这些陋习,笔者认为,要把好“三关”。首先要把好干部带头关。加强基层党员干部的政治思想教育,特别是要积极引导乡镇、村的党员干部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做到不该说的话不说、不该做的事不做,并从自身做起带头摒弃陋习,在农民心目中树立标杆和榜样。其次是把好荣辱教育关。要把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与新农村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深入开展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主题教育,增强农民知荣明耻的自觉性,使他们能够自觉抵制陋习,树立良好道德风尚。此外是把好载体推动关。以镇、村两级文化站和文化活动室为有效载体,抓住农闲时节,组织农民朋友参加秧歌、评剧、象棋等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倡导移风易俗、破旧俗立新风,使农民彻底远离牌桌、远离迷信,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发展的刀刃上,让社会主义新风尚吹遍农村大地,为新农村建设助力。

上一篇:希望我们的路不同于韩国   下一篇:西北农民心中的新农村
[收藏] [推荐] [评论(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用户名: 新注册) 密码: 匿名评论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250字,需审核后才会公布,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
§最新评论
热点文章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 |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中共中央组织部 |中共中央宣传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中国年鉴 |中国国情 |亲稳舆论 |国家礼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