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争专区全国创争在行动地方创争活动创争活动在基层学习型组织知识型职工研究与探索农民工亲稳舆论职工福利创新案例
当前位置:主页>农民工>理论探讨>文章内容
因地制宜发展主导产业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07-05-05 (阅读次数:

因地制宜发展主导产业


责任编辑:张页维  ︱ 来源:农民日报 ︱ 发布日期:2006-6-29
    建设新农村要坚持因地制宜,规划先行,分类指导
    调研中发现,由于各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一,新农村建设进展很不平衡,可以概括为四种类型:一是一筹莫展型。这类村庄在建设新农村方面还没有找到自己的路子,单纯等待着上级财政给予扶持。二是有想法缺办法型。这类村庄与第一种相比,有了一定的想法和目标,但还没有具体的落实措施。三是初步起步型。这类村庄的建设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假以时日,村庄的面貌就会有日新月异的变化。四是初见成效型。这类村庄起步比较早,产业基础比较扎实,已初步显现了新农村的雏型。对以上四类村庄,我们应分类指导,对前两类村庄要从发展生产的角度,帮助他们逐步形成主导产业;对后两类村庄主要是帮助他们搞好村庄规划,在涉及村民的公益事业上多做实事。
    建设新农村要着力发展主导产业,提升产业支撑能力
    从调查情况看,目前新农村建设搞得比较好的村庄,大多数是靠发展主导产业,走“一村一品”的路子发展起来的。大体上有三条途径:一是立足优势求发展。海南省下溪坡村户户养鸡,2005年全村养鸡收入58万元,户均收入达3.2万元。海口市边海村依靠地处城郊、拥有红树林等旅游资源的优势,家家户户从事与旅游相关的服务业,日子越过越红火。
    二是依靠企业带动促发展。广西沙水自然村依托两个龙头企业,大力发展迟熟荔枝和瘦肉型猪,产值40多万元,去年人均纯收入3680元,比全县水平高出1000多元。
    三是依托项目求发展。湖南省下蒋村,2003年该村紧紧抓住道县被农业部列入柑橘优势产业带项目县的机遇,大力发展脐橙产业。去年,人均纯收入4200多元,比附近村的农民收入高出1500多元。
    建设新农村要有好的带头人
    一是村班子要有强有力的好班长。广西罗政村村支书钟耀荣放弃了自己的事业,当上了薪金不高的村官。村中大事实行民主商议,如集体山场、鱼塘、铺面对外承包等全部通过“一事一议”决定,承包费收入是怎么花的,也及时向村民公开。
    二是要有乐于助人的致富能手。这类人不是村干部,但是在某一方面有一技之长,愿意帮助大家一起致富。海南省文昌市的梁亚宽,是个种西瓜能手,自己致富以后,成立了西瓜专业技术协会,组织周围的农户一起种西瓜,并为会员提供技术、信息等服务。
    建设新农村要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性
    新农村建设,主体是农民群众,要调动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性。
    一是要把农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最近几年,各地开展的乡村道路硬化和环境整治,让农民得到了实惠,调动了农民投工投劳的积极性。海口市边海村,近两年修建了通往各自然村的水泥干道9条,全村义务投工投劳8000多个,自筹资金达50多万元。
    二是公益事业建设在管理上要透明。要把资金花在让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的项目上。广西罗政村12个生产小组的道路铺设,全部由生产小组开会讨论,自愿集资,义务投工,集资款账务公开。目前,全村95%以上的农户门前通了水泥路。
    三是要充分调动农民群众和社会投入的积极性。五年来,海南各级政府投入资金约1.8亿元,占全省文明生态村总投入的三分之一,全省机关干部、民营企业家捐助9100多万元,港澳台和海外侨胞捐助1500多万元,占总投入的五分之一,其余资金来自农民自筹。
    新农村建设要切实提高农民素质
    目前农村劳动力就业就两条路,要么外出务工经商,要么留下来从事种养业。为拓展农民就业和致富的门路,农业部开展了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同时,调研中我们感到,今后还必须加大农民科技培训的力度,提高农民从事种养业的能力。培训总体思路应该是:围绕主导产业,培训专业农民,实行整村推进,打造一村一品。在抓好技术培训的同时,还要通过宣传、教育,改变农民的思想观念。
    建设新农村要有长期作战的思想准备
    调研中发现,发展比较好的村,都不是一两年形成的,而是多年发展的结果。从这一点上考虑,今后,在宣传新农村建设典型过程中,在宣传建设成果的同时,更应该宣传这些村的奋斗历程。湖南省桥石村10多年前,经济发展落后,干群关系紧张。经过调整后的村领导班子,先是把发展村办企业作为突破口,从创办饲料厂起。然后是大力推行土地流转,之后该村又试行并推广了“股田制”,除每个人留足5分口粮田以外,其余土地村民入股,集中耕种。10多年来,利用集体收入,他们一年办一件事,从架设照明线开始,先后投资建设村小学教学楼,开通了有线电视等。去年该村人均纯收入4500多元。

上一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村企互动”优势多   下一篇:坚持农业产业化发展道路--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做出更大贡献
[收藏] [推荐] [评论(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用户名: 新注册) 密码: 匿名评论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250字,需审核后才会公布,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
§最新评论
热点文章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 |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中共中央组织部 |中共中央宣传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中国年鉴 |中国国情 |亲稳舆论 |国家礼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