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予农民补贴完全正确,这是毫无疑问的,“十一五”规划也已提出要“继续实行对农民的直接补贴政策,加大补贴力度,完善补贴方式”,问题的关键只在于补贴什么、怎样补贴。笔者赞成学者一个观点:国家不仅要为农民减负,更应该为农民减支。就现实情况而言,农民减支比增收更重要,国家的补贴应当着眼于为农民减支:如果农民长期支出过多,那么收入增加再多也弥补不了支出的后果。也就是说,国家给予农民的补贴,应该真正是雪中送炭的补贴。因此,国家应当梳理清楚必须补贴的范围和内容,分清轻重缓急,有计划有步骤地给予农民应有的补贴、特别是在农民开支最大的那些方面给予补贴,并且不断加大补贴的力度。
从建设新农村建设最重要的、最紧迫的方面来看,笔者认为国家应当从为农民提供教育补贴入手。国家已经决定尽快在农村实行免费的义务教育,这是非常正确的。今天的教育就是明天经济,中国现有中小学生的75%是农民子女,解决农民在义务教育方面的负担对于新农村建设乃至整个现代化建设事业都具有决定性意义。但是,就现实而言,在相当多数的农村地区,真正成为农民支付教育费用的沉重负担的,主要的并不是义务教育,而是高等教育。
农民的孩子考上大学,就可以跳出农门,这是农民子女改变命运的唯一出路。然而,笔者在一些地方调研时了解到,最近一些年一些地方的农民却非常害怕孩子考上大学。按照2004年我国城镇居民年平均纯收入和农民年平均纯收入计算,城镇居民供养一个大学生需要4.2年纯收入,农民则需要13.6年纯收入。西部地区一个大学生每年平均支出7000元,相当于贫困地区9个农民一年的纯收入;一个本科生4年最少花费2.8万元,相当于贫困县一个农民35年的纯收入!这种状况已经导致农村人口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严重下降。据报道,在北京高校大学生中,上个世纪80年代,来自农村的学生占到30%,90年代中期只占到17%了,现在已经降低到15%。
所以,在实行农村中小学生免费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国家应当尽快制定农民子女高等教育补贴的政策。现在全国共有2300万贫困大学生,按照每人每年7000元计算,总共也就322亿元,如果国家补贴50%,也就160亿元。现阶段我国教育经费支出一直没有达到GDP的4%,2004年仅为2.7%,如果达到或者超过4%,新增部分即可用于农民子女的高等教育补贴。
农民最怕的第二件事是生病。据卫生部第三次卫生服务调查,现在全国老百姓中49%的人有病不敢去医院,29%的人该住院不住院。而许多地方的农民生了小病自己扛着,生了大病就只能等着。所谓“大病一场,小康泡汤”。国家已决定把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中国家给予每个参保农民40元的补贴,如果能够将大病补贴的比例逐步提高,让农民在医疗方面的负担逐步减轻到与城市居民或者公务员的水平,才能说国家给予农民的补贴是比较到位、比较恰当的。
笔者相信,哪怕只有这样两项补贴,也将有效地减轻农民负担,从而使提高农民收入形成应有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