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争专区全国创争在行动地方创争活动创争活动在基层学习型组织知识型职工研究与探索农民工亲稳舆论职工福利创新案例
当前位置:主页>农民工>理论探讨>文章内容
广西恭城县新农村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07-05-05 (阅读次数:

广西恭城县新农村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责任编辑:张页维  ︱ 来源:求是杂志 ︱ 发布日期:2006-6-21
    恭城瑶族自治县是广西东北部的山区农业县,不沿海、不沿边、不沿铁路和公路国道线,县域面积2149平方公里,辖3镇6乡117个行政村,总人口28.2万,其中瑶族人口15万。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五大以来,恭城从强化基础抓起,因地制宜,大力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扎实推进“富裕生态家园”建设,有力促进了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健康发展,使一个少数民族山区贫困县一跃成为“全国生态农业示范县”、“国家可持续发展试验区”。今日之恭城,经济快速发展,群众生活殷实,乡村环境优美,基层组织坚强,民族团结,社会和谐,人民安居乐业,“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初见端倪。 
    恭城的主要做法是: 
    ——大力发展基础产业,夯实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经济基础。农村的落后首先是经济落后。恭城之所以能够实现快速发展,归根到底就是紧紧抓住了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从实际出发,理清发展思路,一心一意谋发展,把生态作为基础支柱产业做大做强,致力于夯实新农村建设的经济基础。经过多年艰苦努力,他们培育和形成了一批富有特色的主导产业,初步走出了一条创新发展之路、绿色发展之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之路,为农村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发展打下了坚实的产业基础。柑橙、月柿、沙田柚、桃李、毛竹等“一乡一品”、“一村一品”区域性主导产业和特色产品规模不断扩大,荣获“中国椪柑之乡”、“中国月柿之乡”等称号。2005年,全县水果种植面积达38.6万亩,水果总产量约46.2万吨,农民收入的85%来自水果,人均水果种植面积、产量和收入均居广西前列。果汁、果酒、月柿和毛竹加工等农产品加工业走上工厂化、规模化、系列化轨道。2005年食品饮料行业产值突破亿元大关,同比增长350%。依托“富裕生态家园”示范点的农家乐生态旅游加快开发,特色旅游产业初步形成。2003年以来,全县实现旅游总收入年均4000万元以上。其中红岩新村2005年接待游客80万人次,旅游使农民人均增收2000元,一些家庭甚至突破了10万元。2005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2850元,高于广西2494.7元的平均水平,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打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根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是制约农村经济发展、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改善、农民收入增加的重要因素,是农民群众最急需解决的实际问题。恭城坚持把改善农民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放在优先位置,大力加强农村水、电、路、通信和广播电视等设施建设,全县所有的行政村都实现了通公路、通电话,50户以上的村基本解决了收听广播、收看电视问题。生态建设和能源建设,更是成效显著。从1983年起,他们就推广使用沼气,以取代柴草等传统燃料。目前,恭城的沼气池入户率已达88%,连续四年稳居全国第一,既有效解决了农村的能源问题,又有效保护了森林资源,改善了生态环境,促进了“生态利用—生态保护”的良性循环。1991年全县森林资源消耗量为15.64万立方米,现已下降到9万多立方米;1988年全县森林覆盖率为54.2%,现已达到77.02%。有人赞誉恭城“春天是花园,夏天是林园,秋天是果园,冬天是公园,一年四季是乐园”。在建设“富裕生态家园”的过程中,恭城坚持“科学规划,分类指导,先易后难,稳步推进”,采取政府引导、集体补助、群众投工投料、整村推进的方式,开展以改路、改水、改厨、改厕、改圈为重点的村庄环境整治,基本实现了村内道路硬化、饮水安全达标、环境卫生整治、农宅经济美观并富有地方特色。目前,在农民自愿的基础上,全县881个自然村已有368个完成了新村建设规划并开始进入实施阶段,建成了红岩、横山、大岭山等16个初具规模、各具特色的“富裕生态家园”示范点。 
    ——大力提高农民基本素质,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一是优先发展农村教育事业。县委、县政府一向高度重视教育事业的发展,不断增加对教育的投入。2005年教育投入占全县财政收入的24%,县教育局每年拿出5至8万元资助贫困学生,“两基”工作通过自治区达标验收及复核,教育和教学质量在广西享有盛誉,高考、中考成绩连续多年保持在全区前列,全县117个行政村,村村都有大学生。同时,大力加强农村职业教育,充分利用多种组织形式,引导农民增强创业意识、市场意识、科技意识,提高市场经营能力和职业技能。二是通过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来提升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建设乡风文明。全县有100个自然村被评为市级文明村。大岭山村建立以“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为主题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岩、横山村建设科技文化楼,黄岭等村的村民自发成立文艺演出队,石头村岩口屯成立普法宣教小组和治保小组,六岭村开展“五星级文明户”和“美德在农家”创建活动……所有这些活动,有力促进了村民的思想素质和农村文明程度的提高。全县几十万亩的果园,很难找到一个“望哨”、“守望棚”。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随着生产发展和文明素质的提高,村民们大多破除了“多子多福”的旧观念,形成了“少生快富”的新共识,有效地控制了人口增长。全县从1983年至今只增加了3.6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保持在4‰以内,健康、文明、向上的新风尚逐步形成。三是大力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着力提高农民的民主政治素质。恭城坚持村民自治,确保农民群众依法行使民主权利,进行自我管理。全县117个行政村,有95个实行了民主管理。公益事业实行“一事一议”,由村民代表大会讨论决定。比如,红岩村新建之初,坚持自治管理机制的创新,成立了公益事业管理委员会,对新村工作实行全程管理协调,保证了健康发展。该村成为国家旅游局“国家工农业旅游示范点”。 
    ——大力完善基本保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筑保障体系。建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恭城坚持从解决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积极探索建立多层次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着力构筑农民利益的“安全网”,让广大农民群众同样享受到医疗、教育、文化等公共事业发展的成果。一方面,按照“自愿、互助、公开、服务”的原则,大力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由于措施有力、工作到位,广大村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积极性都很高,在一些地方,如杨梅垒口、白芒垒等,“参合率”达到100%,群众的身体健康得到有效保障;另一方面,坚持从多方面强化农民社会保障,进一步完善特困户生活救助、灾民救助等措施和途径,积极整合社会救助资源,认真落实军烈属优抚政策,探索建立农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积极引导农民购买商业保险。只有28万人口的山区小县,2005年的保费收入高达2753万元,其中80%来自农村。 
    ——大力抓好基本队伍建设,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的基础,也是确保党的方针政策在新农村建设中得到真正贯彻落实的关键。恭城始终高度重视加强农村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以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契机,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全面提高这支基本队伍的综合素质和“双带”能力。一是选好配强村党组织领导班子,造就一支坚强合格的基层党员干部队伍。2005年,全县所有行政村“两委”班子都实行“公推直选”,让广大党员和农民群众真正选出自己满意的带头人。二是在农村普通党员中开展“设岗定责”活动,设立环境卫生、公益事业等岗位,明确每个党员的职责,使他们在组织群众发展公益事业、发展生产等活动中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西岭乡大岭山正是通过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全体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团结起全村农民群众,10多年来,硬是在大石山上种果1200多亩,创造出石板上栽花、石头缝里种桃的奇迹,彻底改变了“吃水也要打算盘,落雨吃点石坑水”的状况,实现了从贫困落后向富裕文明的转变。2005年全村人均纯收入5900元,干群关系更加密切,人民群众的满意度不断提高。 
    从恭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生动实践中,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几个方面的启示。 
    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坚持经济建设与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一起抓。我们要建设的新农村,是富裕、民主、文明、和谐的新农村。生产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基础和前提,只有生产发展了,才能为建设新农村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但在抓好生产发展的同时,必须高度重视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和谐社会建设。这是在新农村建设中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恭城以建设“富裕生态家园”为载体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实践表明,决不能把新农村建设简单地等同于村容整治、建新房,必须把“四个文明”建设一起规划、一起部署、一起落实,使之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二、建设社会主义新

上一篇:“新农村就应该有新的风气”   下一篇:组织实施五大战略推进江苏现代农业发展
[收藏] [推荐] [评论(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用户名: 新注册) 密码: 匿名评论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250字,需审核后才会公布,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
§最新评论
热点文章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 |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中共中央组织部 |中共中央宣传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中国年鉴 |中国国情 |亲稳舆论 |国家礼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