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争专区全国创争在行动地方创争活动创争活动在基层学习型组织知识型职工研究与探索农民工亲稳舆论职工福利创新案例
当前位置:主页>农民工>理论探讨>文章内容
新农村需要新型农民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07-05-05 (阅读次数:

新农村需要新型农民


责任编辑:张页维  ︱ 来源:长沙晚报 ︱ 发布日期:2006-8-30
    林毅夫,经济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全国工商联副主席、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他是我国改革开放以后第一位从西方学成归国的经济学博士。曾任国务院农村发展研究中心发展研究所副所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部副部长。现任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 
    林毅夫是中国知名的“三农”问题专家、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政策的重要智囊成员。27日,记者利用林教授来长沙出席“财政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高峰论坛的机会,采访他对湖南建设新农村的精辟见解。
    关键是增加农民收入
    林毅夫认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目的是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要减少农民的数量,将农民从第一产业中转移出来。
    他提出,从长远来看,增加农民收入必须转移农村劳动力。根据估算,到2020年中国仍然会有40%的人口居住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即使到了2050年,中国达到了中等发达国家人均1.5万美元年收入的水平,至少还有4亿人口生活在农村。如果农民的生活不能实现现代化,出现“城市像欧洲、农村像非洲”的局面,就不能说是国家实现了全面小康。
    切入点是为农村提供公共品
    新农村建设的切入点在哪里?这个问题一直是政府、学界关注的焦点。林毅夫认为,财政在建设新农村中的重要使命,就是为农村提供基础设施、教育、卫生医疗等公共品,这应该是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最佳切入点。
    林毅夫给记者分析:“八五”以后,国家的财政政策主要体现在支持大的基础设施方面,尤其是在城市。但实践证明,城市资本是很密集的,城市消费相对已满足,结果,财政投资在城市创造不了多少就业机会。但这些基础设施建在农村就不同了,比如修自来水、下水道设施,安装电视接收设备、修县乡公路等,这些投资本身是劳动密集型的,使用当地的劳动力、能源和原材料,会给当地创造就业机会,增加农民收入,极大地改善农村消费环境。
    核心是培育新型农民
    采访中,林毅夫反复提及的一个观点就是:新农村是为农民建设的,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新农村建设最需要的,是具有一定现代化知识、观念开放的新型农民。
    林毅夫说,湖南作为一个农业大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更要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坚持循序渐进,分步实施,不能搞成只是外表光鲜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农民的积极性、自主性发挥出来了,新农村才会真实地走进农民的生活。
    “新农村建设对解决‘三农’问题可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从长远看,它把农村劳动力不断向外转移的渠道打通了,是增加农民收入最长远的可持续的方式。”林毅夫这样说。

上一篇:农民不能隔离在金融之外:农民住宅按揭贷款破冰   下一篇:乡镇党委在新农村建设中要提高统筹谋划能力
[收藏] [推荐] [评论(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用户名: 新注册) 密码: 匿名评论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250字,需审核后才会公布,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
§最新评论
热点文章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 |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中共中央组织部 |中共中央宣传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中国年鉴 |中国国情 |亲稳舆论 |国家礼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