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争专区全国创争在行动地方创争活动创争活动在基层学习型组织知识型职工研究与探索农民工亲稳舆论职工福利创新案例
当前位置:主页>农民工>理论探讨>文章内容
话说新农村:先“雪中送炭”,如何?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07-05-05 (阅读次数:

话说新农村:先“雪中送炭”,如何?


责任编辑:张页维  ︱ 来源:人民日报 ︱ 发布日期:2006-8-29
    近日,到某县采访了两个村。一个是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另一个是典型的贫困村。县里财力紧张,但还是勒紧腰带,把那个示范村略显破旧的水泥路,改造成了全新气派的柏油路。而相隔不远的那个贫困村,通村公路因为配套资金不到位,成了“断头路”。路面砂石都没来得及铺,下雨天深一脚浅一脚,村里上好的沙地西瓜,还是照样运不出去。 
    那为啥不集中资金先把贫困村的通村公路给修好呢?资金不足,示范村的水泥路可以暂且放一放啊!当地官员的解释是,示范村就得有示范村的样,“现在这路才像示范村”。说白了,就是要集中人力、财力、物力,搞好样板工程。那贫困村的农民怎么办?“解决贫困村问题,需要很大的投入,县里财力有限,只能慢慢来。”合着这意思,贫困村“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只能走一步是一步。 
    这些地方官员的话乍听似乎也有道理,但细细一想,这种逻辑背后有很现实的考虑:示范村基础好,底子厚,助推一把,便能成型成器。锦上添花,容易见效,自然优先考虑;而要解决贫困村由来已久的一大堆难题,肯定是项长效工程,出成绩哪有建设示范村来得快? 
    资源是有限的,什么事情都有个轻重缓急。给贫困村修通村公路,以解村民们生产生活中诸多不便,帮助他们脱贫致富,这可是雪中送炭!而示范村原来的水泥路,只是有些旧,并不怎么影响村民出行和货物进出,稍微修整修整,就很好。两相比较,孰轻孰重?孰缓孰急? 
    如果按照这些地方官员的逻辑,大家都先去锦上添花,再去雪中送炭,或者干脆只去锦上添花,不去雪中送炭,贫富差距恐怕只会越来越大,和谐社会的构建恐怕也遥遥无期。 
    退一步,往大处、往开里说,现在很多建设、很多项目,贫困地区因为财力有限,往往都是后行一步。但对修路吃水、义务教育这样的公共服务,对开办福利院、减免税收这种事关社会弱势群体利益,影响社会公平的事情,能否让最饥渴的贫困地区先行一步?像那个县投资修路这样的事情,还是先救急吧。

上一篇:建设新农村必须处理好三个关系   下一篇:“失血”金融难支新农村建设
[收藏] [推荐] [评论(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用户名: 新注册) 密码: 匿名评论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250字,需审核后才会公布,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
§最新评论
热点文章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 |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中共中央组织部 |中共中央宣传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中国年鉴 |中国国情 |亲稳舆论 |国家礼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