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级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农村各种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肩负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村镇、带领农民群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繁重任务和重要责任,其作用发挥得如何,直接关系到新农村建设的成败。可以说,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关键在于加强村级党组织建设。 建设新农村对村级党组织提出的新要求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对村级党组织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一是要求村级党组织要有带领群众发展经济的能力。新农村建设,首先是要发展农村经济,只有物质基础坚实了,才有条件实现其他的目标。生产发展、生活富裕,就是要求基层党组织要把加快农村经济发展作为工作中心,把强村富民作为第一职责。二是要求村级党组织要有领导村民自治的能力。进一步健全村级党组织领导下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是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管理民主,就是要培养农民的民主参与意识,形成农民合理有序地参与村务决策、村务监督的机制。村级党组织对村民自治的领导能力包括贯彻执行党在农村政策的能力、对村两委工作的驾驭能力和协调处理农村矛盾的能力。三是要求村级党组织要有引领农村文明新风尚的能力。调查表明,相当多的落后村不仅表现在经济上,更体现在观念和文化上。实现乡风文明,就是要求村级党组织在农村大力倡导文明新风尚,着力整治农村环境,美化净化村容镇貌,改变农村生活陋习,倡导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创造一个农民安居乐业、物质文化生活丰富、和谐互助蔚然成风的良好环境。 加强村级党组织建设面临的问题和矛盾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进程中,村级党组织地位重要,任务繁重,面临的问题和矛盾也十分突出,不认真分析和解决这些问题和矛盾,村级党组织将不能充分焕发生机与活力,不能很好地发挥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不能很好地担负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重任。 一是处理好村级党组织与村委会的关系。根据《村民自治组织法》的规定和要求,村委会由村民民主选举产生,并享有相应的权力,村里重大的问题要由村民大会讨论决定,由村委会执行。这样村级党组织的地位和作用就面临问题和挑战。在一些村子里,村级党组织的力量强,党员的威信高,村委会是由村级党组织的成员和党员组成,形成合二为一的局面,村级党组织的地位和作用实质上没有发生大的变化。而在一些村子则不然,村民选的是大户和能人,党员进不了村委会,村级党组织不能不管事,又不能多管事;不管事无法发挥作用,多管事又与村委会发生矛盾和碰撞,处于两难的境地。有些村子采用依托村委会建立村级党组织的办法,以化解二者之间的矛盾,此种办法亦不可取,降低了标准,弊大于利。实行村民自治、民主选举之后,村级党组织的地位和作用需要统筹解决,统一规范,不能放任自流,各行其是。 二是村级党组织与村民的关系问题。村级党组织是党的末梢神经和战斗堡垒,处于基层的最前沿,直接与农民群众打交道,面临巨大的工作压力。当今中国的发展进入关键时期,改革进入攻关阶段,既是发展的机遇期,也是矛盾的凸显期,深化改革,推进发展必须化解矛盾。三农问题是党中央高度关注的战略问题,农村的问题和矛盾也比较集中,且日益显现,而处于最前沿的村级党组织则首当其冲,面临巨大的压力。这些问题错综复杂,解决起来难度很大,如:城镇化和城市化进程中的征地补偿问题、乡镇企业改制后的资源配置问题、失地和无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农村青少年的教育和就业问题、村民之间的民事纠纷问题等,解决这些复杂的问题和矛盾往往超越了村级党组织的权限和能力,显得力不从心,然而,作为执政党的基层组织却又无法回避,一些问题的处理群众不理解、不满意,造成党群关系比较紧张。 三是村级党组织的现状令人担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重任要求农村基层党组织不断得到充实和加强,而实际情况却令人担忧,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大批的农村精英进入城市,年富力强的党员也随着流入城市,留下的是老人、妇女和儿童,这就给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带来巨大的难题,后继无人,后继乏人,直接影响到农村党员的整体素质和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执政能力和工作效率。 四是一些农村党员不能发挥引导和带头作用。一些农村党员思想观念落后,致富能力不强,适应不了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在群众中缺乏影响力和号召力,不能发挥引导和带头作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个长期奋斗的历史进程,可谓之任重而道远;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进程中,党的建设面临许多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需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去认识和解决这些问题和矛盾,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适应建设新农村的要求加强村级党组织建设 党的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对加强村级党组织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根据《决定》、《建议》和《意见》的要求,加强村级党组织建设要重点解决四个问题: 第一,加强村级班子建设,解决有“人”办事问题。一是拓宽视野,选准配强村党支部班子成员。树立科学的选人用人观念,注意培养选拔大中专毕业生、农村优秀青年、复退军人、机关事业单位分流人员、科技示范带头人担任村干部,尤其是选准配强支部书记。通过“公推直选”、“两推一选”(在村党支部换届选举中,先由党员和村民代表投票推荐党支部委员候选人初步人选,再由党委根据座谈了解、民主测评、平时组织考核和民主推荐情况,逐一进行严格资格审查后确定正式候选人,最后召开全体党员大会选举产生新一届村党支部委员会)、“三票”选举(通过群众推荐、素能测评、差额表决三个关键环节,以投票等形式,实行层层差额淘汰,把优秀干部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选送大学生进村任职、选拔农村“双强”干部(工作能力强、带领群众致富能力强)等措施选出党员群众满意的村党支部领导班子。二是健全激励机制,充分调动村干部工作积极性。要通过建立村干部岗位“公职化”管理制度、建立农村干部报酬补偿机制、落实落后地区村干部最低报酬保障机制、规定最低工资保障线,合理制定工资标准等,适当提高村干部工资待遇,解决后顾之忧;要根据村落分布、人口数量、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实际工作需要合理确定村干部的职数,通过村级各组织成员一肩挑、双肩挑、交叉任职等,减少职数,提高待遇;要建立村干部保护机制,为那些坚持原则、秉公办事、敢抓敢管的干部撑腰,对那些蓄意打击报复农村基层干部的人和事坚决查处。三是加强教育管理,提高村干部工作水平。从调研情况看,有54.1%的调查对象认为加强村干部教育培训,提高政策水平和工作能力是农村干部队伍建设中最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要坚持统筹规划、分级负责、分层次培训的原则,不断加强对村干部政治理论、市场经济知识和业务知识的培训教育,做到每年对村干部轮训一遍。要注重培训的针对性,突出实效性,注意不断提升培训档次,继续依托各级党校、干校和高等院校办班培训,选派村干部到企业接受培养和锻炼。四是加强党员队伍建设,保持党的先进性。加强党员队伍培训教育,既要把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党员教育的根本内容,又要加强实用科技的培训,力争使每个党员掌握一门以上实用技术,提高带头致富的本领。 第二,壮大农村经济实力,解决有“钱”办事问题。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实力是提高村级党组织吸引力、凝聚力、战斗力的前提,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础和前提。近几年,农村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的发展势头比较可观,经济实力大增,这是可喜的现象。但是,集体经济相形见绌,不仅增长缓慢,在一些地方还呈萎缩之势。因此,必须创造条件,在鼓励发展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的同时,条件允许的地方,要想方设法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实力。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实力,一是要提高“两委”班子成员的素质,吸收一些懂科技、会管理、能经营的党员进入支部班子;认真进行科技知识、管理知识、法律知识和市场经济知识的教育;使支部成员成为“双强”干部。二是要帮助他们搞好经济发展规划,为他们解决人才、技术等方面的实际困难,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创造适宜的外部条件,特别是对于那些没有集体经济的“空壳村”,要统筹规划,重点扶持。三是要解决集体经济的管理问题。如何管理好农村集体经济是基层党组织面临的一个共性问题。管理不好就会造成集体资产流失。解决财产流失问题,要解决好管理态度、管理能力、管理制度问题。 第三,加强能力建设,解决有“能力”办事问题。2005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要求村级党组织要“提高执行政策、依法办事、发展经济、维护稳定的能力”,村级党员干部要提高五个本领。即:增强贯彻执行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的本领;增强民主管理、依法办事的本领;增强带领群众发展经济、增收致富的本领;增强做好群众工作、建设和谐社会的本领;增强发展先进文化、推进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本领。&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