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争专区全国创争在行动地方创争活动创争活动在基层学习型组织知识型职工研究与探索农民工亲稳舆论职工福利创新案例
当前位置:主页>农民工>理论探讨>文章内容
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由途径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07-05-05 (阅读次数:

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由途径


责任编辑:康永兴  ︱ 来源:科学时报 ︱ 发布日期:2006-8-22
    “发展现代农业,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由途径。”中国农业专家咨询团主任、中国农科院学术委员会名誉主任、农业部专家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卢良恕院士最近在接受《科学时报》采访时反复强调这一点。卢良恕说,要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就要依靠科技创新、统筹城乡发展、实施以工支农,进一步加快发展现代农业。
  现代农业是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卢良恕说,现代农业是继原始农业、传统农业之后的一个农业发展新阶段。其核心是科学化,特征是商品化,方向是集约化,目标是产业化。现代农业以科学技术为强大支柱,以现代工业装备、现代管理手段、现代经营理念为支撑,以政府对农业的宏观调控和支持保护为保障,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方面的基础性作用,集产供销、贸工农于一体的多部门协调、各环节相衔接,由现代知识型农民和现代企业家共同经营,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一体化、多功能的农业产业体系。发展现代农业的主要任务,就是要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促进农业的生产方式和经营方式的变革。
  资料显示,我国粮食连续两年累计增产500亿公斤,2005年粮食总产4840亿公斤,产需基本持平;农民收入连续两年增长6%以上,2005年农民人均纯收入比2004年增加300多元;农业结构调整向纵深推进,农村税费改革取得重大进展,农村社会事业进一步加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正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机遇。
  新老问题困扰农业发展
  “但是我们不能因此忽视现在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卢良恕说,众所周知,中国是一个拥有13亿多人口的大国,更是一个8亿多人口在农村的农业大国。目前,人均资源相对短缺、生产力总体水平比较低的情况依然没有改变。
  卢良恕说:“农业受自然条件的影响很明显。当前,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农民持续增收难度较大、经济增长方式粗放等不利因素,严重制约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发展。而且近年来出现的近1亿人口的农民工转移就业问题,也日益受到更多关注。”如何进一步解决好“三农”及农民工问题,建设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由“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向“共同富裕”、“公平发展”的转变,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是关系国家稳定和繁荣的战略性重大问题,任重道远。
  发展现代农业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相互促进
  卢良恕说,作为新时期我国农业和农村发展的目标,推动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有着不同的功能要求和发展方式。新农村是通过农村经济与社会的全面发展,把现有乡村建设成为新型的农村社区。新农村建设不仅要重视生产建设,还要强调农村社区人文生态的发展,为农村居民提供越来越多的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管理民主的多样化生活场所。尽管现代农业侧重于农业产业经济的增长,需要不断提高自然再生产与经济再生产的能力,但两者之间的关系属于发展上的相互促进、资源配置上的优势互补、功能整合上的总体提升。
  卢良恕进一步解释,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在经济发展上能相互扩充,在效率上能相互促进,在收入上能相互提升,在就业空间上能相互拓展,在生态保育上能相互改善。卢良恕说,现代农业是新农村经济发展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动新农村发展主导产业和特色优势产业的动力支撑,不仅能够扩大规模经营收入,还能拓展农民兼业收入和农产品加工营销等后续收入的来源,增加农民的工资性收入和非农收入,改善农民的收入结构;现代农业追求的是清洁生产、绿色产品和资源循环利用,能有效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协调发展。
  科学发展观指导现代农业发展
  卢良恕说,发展现代农业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增强农业科技自主创新、深化农业产业化经营、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健全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树立现代集约持续农业理念、落实支农惠农政策等举措。
  “发展现代农业关键是要科技创新,特别是农业科技创新。”卢良恕强调,当前,食物的质量安全已经成为全球的焦点之一,这就需要我们关注有害微生物超标造成的微生物污染、农药和重金属等残留造成的化学污染,以及其他污染所引发的食物卫生安全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当然离不开科技创新的支撑”。
  卢良恕同时强调,农业科技体系建设是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的基础保障。当前,建设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完善全国农业科研布局,应以国家农业科研机构为主体,在科技资源整合、机构设置、人员聘任和投资建设等方面实行新的运行机制,负责全局性、关键性、方向性、基础性、战略性农业科学基础性研究、高技术开发和重大关键技术研究开发工作,同时加强同地方农业科研机构和农业高等院校的联系与合作,安排好区域研究中心(应按生态区域设置),尽快在全国建成一个学科齐全、布局合理、高效运作、联动一体的新型农业科技创新协作网络。
  此外,卢良恕说,农业科技推广体系是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渠道。现阶段,对农业科技推广体系进行调整和改革,必须坚持以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为主要原则,加快形成以国家农技推广队伍为骨干、多成分多形式互动发展的农技推广新格局。 
 


上一篇:新农村建设须重视化解村级债务   下一篇:中国在WTO后时代的农业支持政策
[收藏] [推荐] [评论(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用户名: 新注册) 密码: 匿名评论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250字,需审核后才会公布,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
§最新评论
热点文章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 |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中共中央组织部 |中共中央宣传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中国年鉴 |中国国情 |亲稳舆论 |国家礼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