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许多乡文化站的状况,用“百废待兴”来概括也许较为恰当,很多乡文化站可说是“五无”站:无阵地、无设施、无经费、无人才、无活动,尤其是近几年来,更是每况愈下,一年不如一年。这与当前广大农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背道而驰,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不相符合。因此,让乡文化站“活”起来,已经是一项非常紧迫的任务。乡文化站存在的问题是多方面的、综合性的,也具有普遍性。让乡文化站“活”起来,就必须对乡文化站大量“输血”。乡镇文化站存在的诸多问题,说到底是体制问题。要扭转局面就必须采取综合措施,多管齐下,对症下药,这样才能真正解决问题,取得实质效果。 首先,要解决硬件问题。应根据农民对文化生活的多样化需求,紧密结合时代发展趋势,进行科学规划,超前设计,建设多功能、综合性的文化服务中心,既能及时传播先进的现代文化,为农民提供健身、娱乐、信息、学习和培训等多方面的服务,又能担负起对乡土传统文化的保护、继承和发展的责任。应根据需要,配足配齐各种设施,为各种文化活动的开展提供可靠的物质保障。只有政府与民间“两条腿走路办文化”,农村文化事业才能重焕生机。 其次,要加强软件建设。一要有好的文化人才,让人才来带活文化。二要有好的管理制度,保证乡村文化工作的持续健康发展。三要积极开展活动,为各种文化形式的展开提供足够的载体,没有活动乡文化站怎能“活”?四要加强乡土文化的保护、继承与创新,乡土文化才是乡村文化的根与魂。五要做好新文化的传播与吸收,坚持与时俱进,及时向农民传播先进文化,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培养新型农民。 总之,要让乡文化站“活”起来,最核心的还是资金问题。由于目前乡镇财政基本上都是吃饭财政,解决乡村文化建设问题,关键有赖于国家的强力支持与推动,国家要制定有关扶持政策,建立长效投入机制,将文化建设列入乡村公益事业建设的重要内容,就像实施村村通水泥路、自来水、有线电视那样,也让乡乡建起一个好文化站(文化服务中心),村村有个好文化大院,这样才能真正让乡村文化“转”起来、“活”起来、“火”起来、“壮”起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