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争专区全国创争在行动地方创争活动创争活动在基层学习型组织知识型职工研究与探索农民工亲稳舆论职工福利创新案例
当前位置:主页>农民工>理论探讨>文章内容
多管齐下综合施治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07-05-05 (阅读次数:

多管齐下综合施治


责任编辑:康永兴  ︱ 来源:农民日报 ︱ 发布日期:2006-8-21
  当前许多乡文化站的状况,用“百废待兴”来概括也许较为恰当,很多乡文化站可说是“五无”站:无阵地、无设施、无经费、无人才、无活动,尤其是近几年来,更是每况愈下,一年不如一年。这与当前广大农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背道而驰,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不相符合。因此,让乡文化站“活”起来,已经是一项非常紧迫的任务。乡文化站存在的问题是多方面的、综合性的,也具有普遍性。让乡文化站“活”起来,就必须对乡文化站大量“输血”。乡镇文化站存在的诸多问题,说到底是体制问题。要扭转局面就必须采取综合措施,多管齐下,对症下药,这样才能真正解决问题,取得实质效果。
  首先,要解决硬件问题。应根据农民对文化生活的多样化需求,紧密结合时代发展趋势,进行科学规划,超前设计,建设多功能、综合性的文化服务中心,既能及时传播先进的现代文化,为农民提供健身、娱乐、信息、学习和培训等多方面的服务,又能担负起对乡土传统文化的保护、继承和发展的责任。应根据需要,配足配齐各种设施,为各种文化活动的开展提供可靠的物质保障。只有政府与民间“两条腿走路办文化”,农村文化事业才能重焕生机。
  其次,要加强软件建设。一要有好的文化人才,让人才来带活文化。二要有好的管理制度,保证乡村文化工作的持续健康发展。三要积极开展活动,为各种文化形式的展开提供足够的载体,没有活动乡文化站怎能“活”?四要加强乡土文化的保护、继承与创新,乡土文化才是乡村文化的根与魂。五要做好新文化的传播与吸收,坚持与时俱进,及时向农民传播先进文化,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培养新型农民。
  总之,要让乡文化站“活”起来,最核心的还是资金问题。由于目前乡镇财政基本上都是吃饭财政,解决乡村文化建设问题,关键有赖于国家的强力支持与推动,国家要制定有关扶持政策,建立长效投入机制,将文化建设列入乡村公益事业建设的重要内容,就像实施村村通水泥路、自来水、有线电视那样,也让乡乡建起一个好文化站(文化服务中心),村村有个好文化大院,这样才能真正让乡村文化“转”起来、“活”起来、“火”起来、“壮”起来。

上一篇:08年新型农家店覆盖全国村镇农村流通迎新机遇   下一篇:新农村建设中的几个深层次问题
[收藏] [推荐] [评论(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用户名: 新注册) 密码: 匿名评论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250字,需审核后才会公布,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
§最新评论
热点文章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 |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中共中央组织部 |中共中央宣传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中国年鉴 |中国国情 |亲稳舆论 |国家礼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