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争专区全国创争在行动地方创争活动创争活动在基层学习型组织知识型职工研究与探索农民工亲稳舆论职工福利创新案例
当前位置:主页>农民工>理论探讨>文章内容
把人才强国战略落实到村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07-05-05 (阅读次数:

把人才强国战略落实到村


责任编辑:张页维  ︱ 来源:农民日报 ︱ 发布日期:2006-8-18
    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迫切需要,要加快建立政府扶持,面向市场、多元办学的培训机制,整合社会和农村各种教育资源,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
    科教兴村、人才强村,要把农民增收放在首位抓紧抓好。根据村情,按照国内外市场需求,积极发展品质优良、特色明显、附加值高的优势产品,推进“一村一品”,实现增收。围绕发展村级经济的主导产业,“一村一品”大力开展针对农民的实用技术培训和针对示范户骨干农民的“绿色证书”教育。
    为把农民培训和“绿色证书”教育落到实处,必须要在组织驻村专家、科技人员和培养、引进人才上下功夫,建议国家采取如下措施:
    (1)动员组织专家、科教人员、公务员驻村(每村至少有一名)进行指导,帮助农民制定村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实施方案、引进消化吸收先进技术、对农民进行培训、指导等方面工作。国家及有关部门制定驻村人员的相关政策,包括资金投入、享受政治、经济待遇等优惠政策,做到科教人才、公务员、包括高年级大学生下乡支农、锻炼的制度化,使此项工作持久、有序进行。(2)全面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即采取国家出钱,大学(高职学院)培养,由村选送学员再返回农村,培养出过硬的村技术服务员、指导者和村领导班子的后备力量。并制定留人用人的相应政策。(3)培育农村多元、新型社会化服务组织。据河南省反映,农业推广队伍存在着一种“线断、风破、人散”的现象,在全国有一定的普遍性。在加强国家基层经济技术推广部门作用的同时,要鼓励、引导和支持农村发展多种新型的社会化服务组织。推动农产品行业协会、农民专业协会、经济合作社、中介服务组织的发展,切实为农民服务,维护农民的权益。
    同时,新农村建设中,要充分发挥好组织者、指导者、实践者的优势功能作用。
    党和政府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领导和组织者。政府出台了许多惠农、支农政策;在发展生产、基础设施、公共事业等方面采取了增加资金投入力度等重大措施;动员组织社会力量参与新农村建设,肩负着运用科学发展观统领新农村建设这一战略重任。在伟大的实践中点、面一起抓,以点带面、促面,分类分期分批整体推进新农村建设。专家、教授、科教人员、公务员应是新农村驻村的指导者。他们要按新农村建设要求帮助农民,制订村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宣传党的政策,传授先进科技,搞好对农民的培训和服务等工作。建议国家增加这方面的智力投入和出台驻村指导者的激励、奖励政策,做到指导者驻村工作的制度化,分期分批有序进行。广大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政府要组织农民,激发和鼓励农民投身到新农村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去,充分发挥农民的积极性、创造性,产生出强大的动力。他们不仅是实践者,同时也是最大的受益者。

上一篇:基层干部要提高服务水平   下一篇:高等农业教育亟待加强
[收藏] [推荐] [评论(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用户名: 新注册) 密码: 匿名评论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250字,需审核后才会公布,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
§最新评论
热点文章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 |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中共中央组织部 |中共中央宣传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中国年鉴 |中国国情 |亲稳舆论 |国家礼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