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争专区全国创争在行动地方创争活动创争活动在基层学习型组织知识型职工研究与探索农民工亲稳舆论职工福利创新案例
当前位置:主页>农民工>理论探讨>文章内容
沼气在海南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重大作用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07-05-05 (阅读次数:

沼气在海南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重大作用


责任编辑:张页维  ︱ 来源:海南日报 ︱ 发布日期:2006-8-9
    发展沼气,对海南省农村新能源建设、农村循环经济体系建设、热带高效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意义重大。 
    发展农村沼气是发展农村新能源、建设节约型农村社会的现实选择。能源紧缺的省情,决定了海南省必须走节流与开源并重的能源发展道路。据测算,一个6立方米的沼气池,每年可产沼气730~850立方米,能解决4~5口人的农户1年的生活燃料,每年可节煤1600公斤,节电166千瓦时左右。同时,通过综合利用沼液、沼渣,可以减少20%左右的化肥、农药的施用量,每亩耕地可节约农药、化肥支出100多元。大力发展农村沼气,是解决我省农村生产、生活用能问题的现实选择。 
    发展农村沼气是加大生态省建设力度、完善文明生态村建设的重要途径。建造一个6立方米的沼气池,每年节薪柴2.5吨,保护5亩森林和植被;沼气替代柴草和煤,每年每户可减少15公斤二氧化硫和2.7吨二氧化碳向大气排放;人畜粪便实现无害化处理,能避免对水体的污染,消灭传染源,切断疫病传播渠道。大力推进农村沼气建设,是治理农业农村面源污染、保护农业生态环境、改善农村社区环境和建设生态省的重要途径。 
    发展农村沼气是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有效手段。沼渣、沼液是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优质有机肥,一个6立方米的沼气池每年可为20亩耕地提供肥料,有利于减少化肥、农药等农业生产成本,解决因施用化肥农药导致的土壤板结、地力下降、农药残留等问题。同时,可以有效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农业生产结构调整,大幅增加农民收入,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农民收入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 
    发展农村沼气是形成具有海南省特色的农村循环经济体系的重要举措。在“饲养牲畜——牲畜粪便、农业生产废弃秸秆产生沼气——沼气供应家庭用能——沼液沼渣还田发展种植业”这条以沼气为纽带的循环经济链中,沼气上接养殖业,下联种植业,有效解决了生活用能、环境污染和农民增收等一系列问题,有力推动了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促进了农业增产增效,是形成具有海南省特色的农村循环经济至关重要的举措。 
    自推广“一池三改”沼气建设以来,海南农村面貌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彻底改变了过去人无厕、牛无栏、猪无圈、鸡无舍、人畜粪便乱排放,村道坎坷泥泞、村巷污水横流的现象,改善了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提高了农民的生活质量,带动了养殖业和无公害农业的发展,为新农村建设注入了活力。 (2006年海南省委理论研讨会观点摘登)

上一篇:新农村建设中公共产品供给难点与对策   下一篇:解决“三农”问题的几个关系
[收藏] [推荐] [评论(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用户名: 新注册) 密码: 匿名评论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250字,需审核后才会公布,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
§最新评论
热点文章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 |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中共中央组织部 |中共中央宣传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中国年鉴 |中国国情 |亲稳舆论 |国家礼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