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争专区全国创争在行动地方创争活动创争活动在基层学习型组织知识型职工研究与探索农民工亲稳舆论职工福利创新案例
当前位置:主页>农民工>理论探讨>文章内容
江苏:是什么影响了农民的培训热情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07-05-05 (阅读次数:

江苏:是什么影响了农民的培训热情


责任编辑:张页维  ︱ 来源:新华日报 ︱ 发布日期:2006-10-12
    从三个月的发放情况看,今年6600万的培训券已经发放过半,10万农民受益。但记者调查也发现,对于政府花大力气做的好事,少数农民并不领情。一些乡镇培训机构,为组织一次免费培训,层层发动,甚至要上农户家门做思想工作。如何通过发放培训券,调动农民的培训热情,还需要做不少工作。 
    记者了解到,补助标准偏低是影响农民培训积极性的一个重要原因。尽管各级财政逐年加大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投入,但相对于全省范围内需要培训的农民而言,每人200元的补助标准还偏低。从目前培训市场的价格来看,纺织缝纫一般为200~400元,电子电工在300元以上,钳工焊工在500元~1000元、车工在1000元~2000元,数控机床更是在2000元以上,均远远高于补助标准。对此,徐州市劳动保障局王延荣局长建议,可根据培训工种确定补助金额。淮安劳动保障局长洪大伟则建议,集中资金,将培训券花在最需要帮助的人身上,如农村贫困劳动力等。
    乡镇培训信息与农民的培训愿望不对接是影响农民培训热情的另一个原因。宿迁劳动保障局局长朱根勤说,目前乡镇培训机构大多实力有限,许多只能开展如缝纫、家政等大路货培训,对农民缺乏吸引力,全市86家经过省有关部门认定的培训机构,绝大多数在城里,农民进城培训,一个月下来,食宿、交通费都不止200元。镇江市劳动保障局有关人员也反映,全市60多个培训机构水平参差不齐,一些农民需求量大的培训工种,如驾驶、电焊等都在城里,培训券的补助效应不很明显。
    现行的企业用工制度也影响了农民的培训热情。镇江市劳动保障局有关负责人指出,目前大多数企业还没有实行职业资格准入制度,持证员工与非持证员工在工资上没太多差距,农民培训上岗的优势没有显示出来。同时,随着一些区县工业园区用工需求越来越大,不少企业开始进行岗前培训,还给新员工发生活费,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民的主动培训热情。 

上一篇:用先进文化搭建农民工精神乐园   下一篇:城中村:城市化的一道坎
[收藏] [推荐] [评论(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用户名: 新注册) 密码: 匿名评论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250字,需审核后才会公布,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
§最新评论
热点文章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 |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中共中央组织部 |中共中央宣传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中国年鉴 |中国国情 |亲稳舆论 |国家礼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