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新形势下贵州省的“三农”工作 从2004年到2006年,三个中央1号文件都是关于“三农”问题的,特别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今年中央1号文件对此作了具体部署,这是党中央在我国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的重大战略部署,必须深刻领会,紧密结合贵州实际贯彻落实。 去年春节,胡锦涛同志视察贵州省时殷切期望,要“努力实现贵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跨越”。从全国来看,在2000年全国人民生活总体上已实现了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而我省目前尚未达到。这就意味着我省的历史性跨越,既面临着两大发展机遇又肩负着双重历史任务。这两大发展机遇,一是中央实施的西部大开发战略;二是大力推进新阶段扶贫开发,我们必须并且应当抢抓机遇、用好机遇,有所作为。这是做好贵州省“三农”工作的必然要求,也是我们做好乡镇企业工作的必然要求。 二、新形势下发展乡镇企业的总趋势 199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转发农业部《关于我国乡镇企业情况和今后改革与发展的意见报告》(中发[1997]8号),这是指导乡镇企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必须毫不动摇地全面贯彻落实好这个文件。 尤其要明确三点:第一,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确认,发展乡镇企业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项重大战略,是一个长期性的根本方针。第二,发展乡镇企业不同于一般的发展中小企业,也不同于单纯的城镇化。第三,发展乡镇企业是贯彻“多予少取放活”等方针的重要内容。乡镇企业天然地具有反哺农业的功能,支持发展乡镇企业正是“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最有效的形式之一,我们为什么不应该切实加大力度发展乡镇企业? 当前贵州省乡镇企业的发展趋势,主要有五个方面:在区域分布上呈现出不平衡的趋势。因此,我们要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突出重点,加快发展;乡镇企业由分散发展向聚集发展的趋势日益明显,对此要积极支持和引导企业通过各种形式的联合和重组,适度上规模,实现以大带小,以小促大,大中小结合;乡镇企业产权制度发展仍是“多轮驱动,多轨运行”;农业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是乡镇企业发展的新趋势、新增长点和新希望;提高科技含量,降低生产成本是乡镇企业发展的必然要求,这与尽量吸纳和充分利用农村剩余劳动力两者之间必须有效结合。 三、乡镇企业发展的一个战略方向 切实发挥资源优势,把大力发展乡镇企业与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结合起来,积极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和食品工业以及相关的运销业务,支持和鼓励乡镇企业努力争当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龙头企业,从而带动当地第一产业的升级和农民持续稳定增收。这是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乡镇企业积极调整结构、提高增长质量和效益的重要途径;也是显示不可或缺作用、提高经济和社会地位的重要途径,是一个战略性的发展方向。 农业产业化经营成功与否的核心在于企业能否与农户形成合理的利益联接机制,起决定作用的在于龙头企业。 总之,贵州省农业产业化经营还处于起步阶段,带动作用大,比较规范的龙头企业不多,正是需要乡镇企业大显身手的时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