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争专区全国创争在行动地方创争活动创争活动在基层学习型组织知识型职工研究与探索农民工亲稳舆论职工福利创新案例
当前位置:主页>农民工>理论探讨>文章内容
加强农村公共事业建设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07-05-05 (阅读次数:

加强农村公共事业建设


责任编辑:康永兴  ︱ 来源:农民日报 ︱ 发布日期:2006-9-29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提出主要有两个特殊背景。一是统筹城乡发展的思路。在上世纪90年代末期以来,“三农”的问题非常突出,农业、农村、农民的问题非常突出。城乡统筹发展、科学发展观的提出,这是思路上的转变。新农村建设也是和这个背景认识有关系的。二是由于20多年来中国经济增长的速度是举世瞩目的,但是这里有一个巨大的问题,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长期滞后于城市的发展。所以“新农村”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来的。“新农村建设”定位于解决中国“三农”问题的重大举措,“新农村”建设的任务是解决“三农”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要建设新农村,政府主要要做四件事。一是发展农业的生产,推进农业现代化。二是重点关注农民的收入。三是政府加大基础设施的投资。这些基础设施是关乎农业的生产和农民的生活。四是加强农村社会公共事业的建设。因为城乡的差距最基本是体现在基础设施和公共事业的差距上。
    农业生产首先是粮食的生产,这立足于本国资源,基本上是依靠本国的资源来完成提供人口和加工业需要的粮食,这需要不断提升农业的现代化水平。其次要根据农业资源的特点,继续实施农业结构调整的政策。我国幅员辽阔,差距很大,特别是农业资源差距很大,所以要根据特点进行结构优化。此外要重视农业技术的推广与应用,随着我国人口的增加,土地资源和水资源的短缺,势必要在提高单产、提高资源上努力,要实现这一点只能依靠科学技术。要增加农民的收入,很重要一点是转移农村劳动力,发展非农产业。要加强农村基础设施的投资,主要是农村道路、农村居民饮水和用电等问题。我国现在仍有3亿2千万农村居民不能安全饮水,需要每一个五年解决2千万;还有2千万的农村人口没有用上电,这也是要通过新农村建设在五年、十年之内把这个问题解决。要非常重视农村地区的社会事业、公益事业的建设,应该尽快建立完善农村的社会保障制度。
    要推进“三农”问题的解决,还需进行一系列的经济体制改革和农村体制改革。要改革征地制度,保证农民的土地权益;要改革与建立农村服务体系;推进县乡综合改革;加快支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等。 

上一篇:改善农民的就业状态   下一篇:典型示范推动农村经济
[收藏] [推荐] [评论(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用户名: 新注册) 密码: 匿名评论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250字,需审核后才会公布,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
§最新评论
热点文章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 |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中共中央组织部 |中共中央宣传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中国年鉴 |中国国情 |亲稳舆论 |国家礼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