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庄整治,规划先行,这一点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已形成共识。但是从目前已开展的村庄规划编制工作的实践上,已出现许多值得我们关注的问题,需要认真研究和解决。 村庄规划要不要突破行政村局限的问题 有专家指出,对农村公共设施投入最大的问题就在于这些投入的效率及投入使用的效率。如何提高新农村建设的投资和利用效益,这是村庄规划必须考虑和解决的重大问题。 既然人口的分散与集中是决定投资效益的关键所在,那么提高投资和利用效益首当其冲的是实现人口的集聚。村庄是农村人口的载体,实现人口的集聚,从一定意义上来说,就应该打破现有的行政村界限来统一制定规划,否则,一村一个规划,各村画地为牢,分散居住的局面仍然难以改变。 从现实情况来看,当年的行政村已发生很多变化,继续以行政村为基础制定规划容易造成重复建设和投资浪费等诸多问题。村庄规划应该根据当地经济社会的实际情况和未来趋势,本着坚持适度集聚、节约土地、有利农业生产、方便农民生活四个原则,突破行政村局限,实行村与村或镇与村的统一规划,统筹安排区域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实现共建共享。 改革开放以来二十多年的发展变迁,由于人口流动,许多历史上形成的自然村落已经严重空洞化。很多村庄的青年劳动力逐年减少,只剩下老人和小孩,有的村已经出现空壳现象。相反,还有一些行政村,随着经济的发展,已突破或模糊了行政边界,如辽宁大连市金州区三十里铺的北乐村,凭借优越的地理位置和水果资源办起大市场,吸引了大批外地商人,当年的小村庄如今已变成了繁华的小城镇。因此,针对不同类型的村庄,我们应该将其和周边村庄通盘考虑。如北乐村周边临近的村庄规划可以考虑与北乐村捆绑起来做,整合资源要素,围绕市场发展地方经济。另外,还有一些行政村,地理自然环境决定了他们也不宜分别制定村庄规划,特别是一些城郊的行政村,有的已纳入城区规划,这更需要按城区建设的统一规划来考虑其发展。 如何解决村级非农建设用地规划与工业园区建设相衔接的问题 目前从一些村庄规划编制的情况看,几乎每村都搞非农建设用地。因为村级没有企业,就没有经济来源,就富不起来。不留工业用地,农民不满意。可如果村村就地办工业会带来很多问题。首先是村办工业遍地开花,不仅不能形成任何意义上的规模效应,而且会造成经济与社会资源的巨大浪费;其次,这种规划的结果有可能造成新一轮村村点火,户户冒烟,造成新的污染,而且身单力薄的村办企业也无力治理,会对生态环境造成巨大的破坏;再次,一个县市几十个试点村村村招商办企业,势必形成恶性竞争,影响投资效益。 有专家认为,企业只有在地理上集中,才能将污染集中起来,使污水等处理规模化进行,经济可行。集中投资不仅是避免村村点火,户户冒烟的最好办法,不仅有利于治理污染,保护生态环境,也利于集约利用土地,实现基础设施共建共享,从而提高投资效益。 应该说,将村办企业集中到工业园区是实现集中投资的理想选择。但是现在的工业园区却很难吸引农民。一般村庄招商建厂都在本村,本村地价便宜,可低成本建厂。到园区办厂成本高,本地又收不到税。怎样增强园区的吸引力呢?关键在于降低入园成本。除了尽可能降低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成本之外,更重要的是应给予政策优惠。 一是允许土地置换。允许村里建设用地和工业小区建设用地进行置换。园区发展不能归到县里,既要整治,也要治理,将排污、供电系统全解决,效益才能提高。 二是实行税收返还。农民到园区办企业,税收要返还到村。如福建省一些山区交通不便,空间交易成本太高,当地政府政策规定,可以到市区建工厂,不仅给优惠土地,税收还可拿走,以此鼓励贫困地区发展。但税收强调属地化,企业缴税后可由财政返还支付,转移支付县、乡两级不能克扣。 三是村庄招商到工业园区,收入部分不能全归园区,应是村庄与园区分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