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富裕农民首先要转移农民,这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共识。一般的理解,农村劳动力转移就是减少农民,或者说是让农民“离土”进城。但随着产业升级和工业化、城镇化步伐的加快,部分农村劳动力的转移遇到许多困难,如担负照顾家庭重担的广大妇女,文化水平不高、年龄偏大的中老年农民,以及因种种特殊原因无法“离乡”、“离土”的农民,等等。对这些农民的转移应该有新的认识,要分类指导,在设法让农民“离土”、“离乡”的同时,更应注重农业产业内的转移。 大力调整农产品结构,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和出口创汇农业。通过优化农业区域布局,促进优势农产品和特色农产品向优势产区集中,形成优势农产品产业带。目前,杭州市已成为浙江省最大的草莓基地、芦笋基地、蜂产品基地、花木基地、菜竹笋基地、特种淡水产品基地、蔬菜基地,这些基地的发展和扩张需要本土本乡熟悉耕作的农民。 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农产品作为原料进行工厂化加工,是一个通过拉长农业产业链提升农产品附加值的过程,也是一个吸纳农村劳动力的过程。杭州市现有年销售额500万元以上的农产品加工企业近3000家,常年吸纳农村劳动力20万名左右;加工旺季,从事农产品加工的农村劳动力超过30万人。加上这些企业连接的各类农产品基地,通过分工分业,有效地解决了农民的出路。 大力发展农村服务业,发展农业旅游。由于休闲观光农业在生产、管理、服务等诸环节都需要劳动力,而且从业人员恰恰是那些外出就业难的广大妇女和中老年农民,是吸纳消化农村劳动力一条最有效、便捷的途径。这不仅解决了农民在家门口就业的问题,而且扩大了农民的就业门路。 加快小城镇建设转移。向城镇集聚是农民转移的主要方向。一方面我国现阶段农民市民化的私人成本,小城镇要大大低于大城市;另一方面,以城镇人口的聚集促进较大公共需求的形成,进而有效刺激城镇二、三产业的发展,能够有效化解农村劳动力进城难的矛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