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争专区全国创争在行动地方创争活动创争活动在基层学习型组织知识型职工研究与探索农民工亲稳舆论职工福利创新案例
当前位置:主页>农民工>理论探讨>文章内容
农村劳动力转移要内外并重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07-05-05 (阅读次数:

农村劳动力转移要内外并重


责任编辑:张页维  ︱ 来源:农民日报 ︱ 发布日期:2006-9-15
    要富裕农民首先要转移农民,这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共识。一般的理解,农村劳动力转移就是减少农民,或者说是让农民“离土”进城。但随着产业升级和工业化、城镇化步伐的加快,部分农村劳动力的转移遇到许多困难,如担负照顾家庭重担的广大妇女,文化水平不高、年龄偏大的中老年农民,以及因种种特殊原因无法“离乡”、“离土”的农民,等等。对这些农民的转移应该有新的认识,要分类指导,在设法让农民“离土”、“离乡”的同时,更应注重农业产业内的转移。
    大力调整农产品结构,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和出口创汇农业。通过优化农业区域布局,促进优势农产品和特色农产品向优势产区集中,形成优势农产品产业带。目前,杭州市已成为浙江省最大的草莓基地、芦笋基地、蜂产品基地、花木基地、菜竹笋基地、特种淡水产品基地、蔬菜基地,这些基地的发展和扩张需要本土本乡熟悉耕作的农民。
    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农产品作为原料进行工厂化加工,是一个通过拉长农业产业链提升农产品附加值的过程,也是一个吸纳农村劳动力的过程。杭州市现有年销售额500万元以上的农产品加工企业近3000家,常年吸纳农村劳动力20万名左右;加工旺季,从事农产品加工的农村劳动力超过30万人。加上这些企业连接的各类农产品基地,通过分工分业,有效地解决了农民的出路。
    大力发展农村服务业,发展农业旅游。由于休闲观光农业在生产、管理、服务等诸环节都需要劳动力,而且从业人员恰恰是那些外出就业难的广大妇女和中老年农民,是吸纳消化农村劳动力一条最有效、便捷的途径。这不仅解决了农民在家门口就业的问题,而且扩大了农民的就业门路。
    加快小城镇建设转移。向城镇集聚是农民转移的主要方向。一方面我国现阶段农民市民化的私人成本,小城镇要大大低于大城市;另一方面,以城镇人口的聚集促进较大公共需求的形成,进而有效刺激城镇二、三产业的发展,能够有效化解农村劳动力进城难的矛盾。 

上一篇:建设新农村 特色不能丢   下一篇:基层工作如何让群众配合
[收藏] [推荐] [评论(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用户名: 新注册) 密码: 匿名评论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250字,需审核后才会公布,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
§最新评论
热点文章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 |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中共中央组织部 |中共中央宣传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中国年鉴 |中国国情 |亲稳舆论 |国家礼品